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今年我國的主題為“關注旗艦物種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1年,我省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加強生物物種多樣性保護,以雪豹、普氏原羚、藏羚等為代表的旗艦物種數量穩中有增,野生動植物保護成效明顯。 持續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編制實施《普氏原羚保護規劃》《雪豹保護規劃》。多部門聯動組織開展“綠盾”行動,開展棲息地保護、疫源疫病防控、禁食禁養和打擊亂捕濫獵違法犯罪行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恢復性增長。 依法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建設,有效保護各類保護地內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的完整性、原真性。嚴查破壞林草資源違法違規行為,組織開展打擊毀林專項行動、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清風行動”。持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資源督察,公開曝光、掛牌督辦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懾。 完善省、州(市)、縣三級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監管體系,建立防范、打擊涉及陸生野生動物違法犯罪活動部門協調機制,建立陸生野生動物及其制品司法鑒定體制,組織開展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專項行動。值得一提的是,強化保險保障能力,完成森林綜合保險4225萬余畝,開展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保險賠償試點,首次將保險機制引入野生動物致害賠償。 隨著我省各生態系統類型變化趨于穩定,水域和濕地面積逐年增加,濕地生態環境轉好,森林面積減少趨勢得到遏制,草地植被覆蓋率有所增加,代表性野生動物種群增加,提供給野生動物的食物和活動空間得到有效改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的逐步恢復和增加,為保障我省生態系統的恢復發揮了關鍵作用。 截至目前,我省旗艦物種種群數量穩中有增,其中,藏羚增長到7萬多只,普氏原羚增長到3000多只,雪豹頻繁現身,全省兩市六州境內均發現雪豹活動蹤跡。 今年我省將全面完成青海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類分布調查,積極籌建青藏高原國家植物園。常態化開展專項打擊行動,全面禁止野生動植物非法交易。建立健全野生動物傷害補償長效機制,啟動實施陸生野生動物造成人身財產損失保險賠償試點工作。 相關新聞:綠水青山 精靈歡騰 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態與物種寶庫,全省85%的野生動物棲息地納入自然保護地管理。放眼三江源、祁連山、環青海湖地區的青山綠水間,野生動物或追逐打鬧,或休閑覓食,廣闊的大地,成了它們歡樂的家園。 雪豹足跡遍及全省兩市六州 2021年,青海多地再次監測到雪豹活動蹤跡。在眾多發現的雪豹當中,佩戴項圈放歸野外的雪豹“凌蟄”當屬最紅。凌蟄是我省第一只佩戴項圈放歸野外的雪豹,它為我國雪豹個體行為學等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資料。 祁連山國家公園老虎溝管護站站長李成義說,凌蟄是在老虎溝東邊約7公里處發現的,從它誤闖農宅到獲得救助再到放歸野外,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去年9月,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發布凌蟄的消息,通過衛星跟蹤發現,凌蟄放歸后,一路向東,從門源到互助、樂都,再到蘭州市轄區的永登縣,但不管走到哪兒,它的家永遠在老虎溝。 提起凌蟄,老虎溝管護站的每位生態管護員內心都很振奮。在他們心里,凌蟄就像一位宣傳使者,外界通過關注它,進一步關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及保護成效。 雪豹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是反映我省生態建設成效的“晴雨表”。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李曉南說,近年來,在我省境內,雪豹無論數量還是發現地,都增加得比較明顯。種種跡象表明,雪豹頻繁現身,說明我省生物數量增加,棲息環境進一步改善,是我省生態改善極為重要的一個標志。 截至目前,我省兩市六州都記錄到了雪豹活動。數據顯示,我省有一半數量的縣域內有雪豹分布,是雪豹分布面積較大的省份。目前,發現雪豹蹤跡的區域不斷增加。 普氏原羚數量逐年增加 在青海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隨著工作人員移動鼠標,展現在屏幕上的是白雪覆蓋的雪山、草地和奔流的江河。近十分鐘的時間里,隨著畫面的切換,青海美景一覽無余。 在青海湖北岸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剛察縣哈爾蓋觀測點,一個狹長的區域內,一群普氏原羚在低頭覓食。工作人員從截屏的錄像資料里統計發現,有近百只普氏原羚出現在視頻監控范圍內。 初春季節,牧草還未返青,普氏原羚遇到一年之中較為艱難的時候。這個季節,它們填飽肚子要比夏秋季節花費更大的精力。普氏原羚遇到的困難,當地的生態管護員、森林公安民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每年這個季節,當地組織人員在普氏原羚的棲息地有序投放飼草料,確保它們度過春荒。 數據顯示,海北州剛察縣已連續10年向普氏原羚保護區投放飼草料3萬公斤,在很大程度上為普氏原羚的健康成長,以及種群數量的穩定打下基礎。 近年來,我省有關部門、地方政府和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通過降低圍欄、建立飲水點和預留通道等措施,保護普氏原羚生存環境。隨著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植被生長茂盛,改善普氏原羚棲息地條件,普氏原羚種群數量持續增長。 網紅物種頻刷存在感 2021年全國兩會上,來自門源回族自治縣的全國人大代表孔慶菊展示的荒漠貓,成為各地網友關注的焦點。這種形似家貓的荒漠貓去年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名錄。 荒漠貓是我國12種野生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特有物種,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貓科動物之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是荒漠貓的重要分布區。根據調查結果,初步確定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是現階段我國最容易目擊荒漠貓的區域。 與荒漠貓一樣,新調整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豺的保護級別也由國家二級調整為一級。 豺,曾廣泛分布于我省的廣大牧區和林區,但在過去的30年間極少出現。2017年、2018年,在我省境內的祁連山一帶記錄到豺種群……緊接著,2021年3月在祁連山一帶又監測到種群數量多達10余只的豺。專家由此推斷,在祁連山分布有一定種群數量的豺,說明祁連山很有可能是我國野生豺種群的適宜棲息地之一。 據實地調查,祁連山國家公園是豺在我國重要的殘存分布區之一。近年來,豺的確認記錄主要來自我國的西部與西南部。其中,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先后5次記錄到豺。因此,豺具有成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繼雪豹后的又一旗艦物種的潛力。 黑頸鶴種群密度全國最大 初春,長江源園區的玉樹隆寶灘濕地孕育著生命。再過一個月,南遷越冬的黑頸鶴將陸續來到這里。廣闊的隆寶灘濕地是黑頸鶴的家園。據玉樹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黑頸鶴情系這片土地,主要是保護區這塊濕地有著豐富的食物,為黑頸鶴提供了安逸的生活環境。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來興介紹,黑頸鶴在青海屬全境分布,在大部分的高原地區,幾乎所有的濕地類型,均適合作為黑頸鶴的繁殖棲息地,是國內最大和最重要的夏季繁殖地。 “黑頸鶴對青海高原的偏愛,自然有生物地理學上的優勢,也是青藏高原隆起過程中,鶴科鳥類隨之逐步適應的成功物種。”李來興說,最重要的是,青海自然保護地的建設事業功不可沒,特別是青海將黑頸鶴主要棲息地青海湖、玉樹隆寶等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類,在三江源區、祁連山、青海湖等地有種群分布。伴隨著生態持續向好,位于長江源頭的隆寶、嘉塘、班德湖等地,黑頸鶴種群數量穩步增加。李來興說,現在我省將全省納入到國家公園示范省,加強對包括濕地在內的自然保護地的全面科學認識、監測和管理,使黑頸鶴種群能夠在青藏高原更好地生活、繁衍。
關鍵詞: 旗艦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