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丹麻鎮松德村傳來好消息,珍稀野生菌種——羊肚菌人工培育試種成功,這也是該縣首次在高原的冬季試種羊肚菌。
在松德村羊肚菌種植實驗棚里,記者看到羊肚菌長勢喜人,一壟壟土壤上遍布著密密麻麻的羊肚菌,一朵朵灰褐色小傘狀菇朵含羞帶怯地探出腦袋,小傘下一根根乳白色菌桿努力汲取著營養袋中的養分。互助縣蔬菜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朱安香介紹,為了成功試種羊肚菌,縣農業部門專門邀請省內外食用菌技術員現場指導,別看羊肚菌個頭小、不起眼,人工種植起來可得花心思,“三九天”種植羊肚菌不僅要具備適宜生長的土壤和水質,還需要嚴格控制大棚內的溫濕度。為了給羊肚菌提供“宜居”環境,更是在棚內放置了空調、電暖器等保溫設備,用溫度計、濕度計實時監測各項數據。
目前,試驗棚已采摘銷售“頭菇”10余公斤,并以每斤180元的價格售往廣東、上海等地。根據長勢,預計一個棚一茬至少能產300公斤,按每斤150元均價計算,一茬收益可達8萬元以上。村黨支部書記李生寶說:“羊肚菌試種成功,要感謝青海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提供母種、感謝技術員提供技術支撐,期待羊肚菌能實現規模種植,以帶動松德村產業發展。”
近年來,互助縣充分利用高原冷涼氣候特點和地理環境優勢,吸取總結各種菌菇種植成功經驗,積極爭取項目及資金支持,不斷加大食用菌種植力度,著力發展壯大菌菇產業,在丹麻鎮補家村建立羊肚菌種植棚50棟,進一步提高農業產值增加群眾收入的同時,正籌建保鮮庫、烘干設備等配套設施,著力培育拓寬銷售渠道,助農提高防御種植風險能力,著力推動鄉村產業邁上高質量發展目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