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家住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典范新城小區的張先生向西海都市報App《記者幫》欄目反映,近日有人在小區內建圍欄,把東北角的花園圍起來,業主打聽才得知,小區東北角外面的門面房要改造成幼兒園,他們不僅把那里圍起來,還在小區內開設后門。幼兒園私自在小區的公共區域圈地設圍欄,侵犯了業主的權益,希望予以關注。
3月18日下午,記者來到典范新城小區,看見有工作人員在拆除圍欄,幼兒園場地共有兩層,二樓開的后門正好通向小區,當時門鎖著,有業主反映幼兒園已裝修完畢,之前貼的招生簡章是4月開園,但聽說記者要來,招生簡章早上就被撕掉了。
在物業大廳內,十余名業主反映,幼兒園使用的是開發商的場地,本來與小區業主無關,但他們私自占用小區內公共場地建圍欄,屬違規建設。“幼兒園要開辦,肯定要對外招生,如果后門開在小區里,每天會有非本小區的人進出,占用停車場、電梯等公共資源,對小區的管理、疫情防控和居民的日常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業主張先生說,根據法律規定,如果要開辦幼兒園,須征得小區四分之三以上業主的同意。這件事關乎小區業主權益,卻沒有任何人告知小區居民,更沒有征求大家的意見。
據了解,小區共有1371套房源,目前入住800多戶,常住500多戶。幼兒園目前已經裝修完畢,準備4月開園。但業主質疑幼兒園是如何取得辦園資格的?“后來經業主自發調查發現,幼兒園建設方偽造了300戶業主簽名,并朝小區內開了后門。我們有園方提供的300戶業主簽名的復印件,園方聲稱已取得合法手續,是經過小區80%的業主同意的,但這份名單疑點重重,簽名大多是以李先生、趙女士、張奶奶、王爺爺等代稱,有些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一個人的筆跡。”張先生說,當業主代表在小區微信群詢問此事時,大多數人表示根本不知情,有少部分人反映,是年前有人上門以送窗花、牛奶等禮品的形式要求業主簽字,但并未說明是征求建設幼兒園意見的簽名,有些老人不明就里簽了字。
“事情發生后,我們找到物業,但物業的回應是,對于園方要在小區內設圍欄開后門辦幼兒園,他們物業攔不住。”一名業主說,截至17日17時,已有246名業主簽字聯合抵制園方在小區內設置圍欄圈用公共土地并開后門的行為。
隨后,記者分別聯系了幼兒園和物業。幼兒園負責人畢女士解釋,幼兒園的各項證件還在辦理當中,目前已有七八十名小區內幼兒家長有意向報名,本來想著如果證件能盡快辦下來,趕在3月開園,但后來遇到業主的強烈反對就一直在往后推。畢女士說,之所以加圍欄完全是幼兒園出于對幼兒安全的考慮,一是防止幼兒在戶外活動、玩耍時走丟,二是讓孩子有個室外活動區域,同時方便小區內家長接送孩子。
“建設幼兒園我們不反對,但占用小區公共資源以及偽造業主簽名侵犯了我們的權益。”業主趙先生說,園方提供的名單上,他家的房號簽名處顯示的是劉先生,他家根本沒有姓劉的人。李女士說:“我家的單元號和房號也是對的,但是姓名根本不是我們的。”在場的十幾名業主也反映了同樣的問題,有人表示對簽名這件事根本不知情,冊子上卻顯示他們的房號和名字對不上,也有人表示聽家里老人說過此事,但簽名里所謂的趙奶奶、李爺爺根本不是業主所簽。
對此,畢女士解釋:“那份名單,是年前我們的工作人員和老師挨家挨戶上門走訪時業主所簽,因為快過年了,出于禮節,工作人員就帶了一些小禮品送給業主,如果業主對簽名有疑問,可通過相關部門調取監控查看他們是否是走訪后才讓業主簽的名。”畢女士說,她從事幼教工作二十年了,也在其他地方開幼兒園,對于開辦幼兒園所需的材料和辦理流程非常清楚,不可能干違法的事情。
記者聯系到美安物業客服部經理劉女士,她說已經把這件事反映到了社區,后來她以不知具體情況為由掛斷了電話。
針對此事,3月18日下午,城西區文博路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李華約談了美安物業經理和幼兒園負責人,協商處理關于幼兒園占用典范新城小區公共區域設圍欄的事,經社區協調,責令幼兒園立即停工整改,如果要在小區里外擴圍欄,物業和幼兒園一定要征求業主的意見和建議,再通過小區100%業主同意并簽字后,才能在小區里建圍欄。李華表示,社區也會繼續關注此事,若業主發現問題,可及時與社區聯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