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我們這個小區是個老舊小區,以往問題多,煩心事也多,如今,管道老化問題解決了,垃圾成堆的現象沒有了,小區還實施了地面硬化和環境綠化,住著舒心多了。在政府的關心下,就連我們的小家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日子越來越有盼頭。”家住西寧市黃河路54號院的郭新明回憶起以前居住的環境和家里的狀況感慨不已。
郭新明口中“小家的變化”,是今年2月城西區民政局為他家里安裝了智能遠程監測電子設備、SOS報警器、智能門磁、智能煙感等。郭新明的姐姐今年74歲,智力二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一直跟著他和妻子生活,老兩口也都年近古稀,照顧姐姐也很吃力。城西區民政局考慮到郭新明家的實際困難后,把他家納入家庭養老照護保障范圍?!霸瓉砑依锔倦x不開人,現在好了,我跟老伴出門也放心多了,萬一有緊急情況我和民政局那邊的同志都能及時知道?!惫旅髡f,他們一家著實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樓院門前的路更寬了,環境更好了,居民更幸福了……五年,社區里的點滴變化,也讓社區工作者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其實,社區工作者也有不小的變化,他們從“管理者”向“服務員”不斷轉變著。
今年是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街道北氣象巷社區書記袁琛在社區工作的第24個年頭,談起社區的變化,袁琛用一句話概括:從“被動”到“主動”服務。
“以前我們也會定期入戶走訪,但沒有科學合理的管理辦法,對于居民的一些需求,基本上是本人到社區來反映,我們才著手解決,自開始實行網格化管理之后,這樣的被動局面發生了根本變化。”袁琛說。
網格化管理是對轄區單位、居民信息前置摸排、建檔,讓社區工作有的放矢,也讓社區工作從“管理”轉為“上門”送服務。
西關大街街道整合資源,解決“多網并存、功能重疊”的問題,借力“全科”網格“閉環式”工作,實現“多元合一、一員多用”新模式,實現“一網通”,群眾不用再“多頭跑”,使管理和服務都落實在網格。
家住南川西路1號5棟退休老黨員柳孝宗就是“全科”網格管理的受益者。每天上午11點半,西關大街街道賈小社區工作人員都會給91歲的柳孝宗送去當天的午飯。“我一個人住,腿腳不便,下樓困難,社區就每天把飯菜送到家里,還幫我干這干那的,比自己的孩子還貼心?!绷⒆诶先苏f著眼角泛著感動的淚花。
2019年,南氣象巷社區為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渠道,開通社區微信公眾號、樓院微信群、QQ郵箱等平臺,改變居民有問題多次跑社區的習慣,實行定人定崗制,對網格內的各項事務“即訴即辦”。居民只需要通過網格長、網格員就能實現訴求反饋,社區則對居民的“急難愁盼”事分類整理,及時解決問題。
“以前,我們小區每個單元門口只有一兩個垃圾桶,很多人亂堆亂放,一到夏天臭氣熏天。后來網格員了解到這個情況,很快小區就有了四色分類垃圾桶,現在居民們也都自覺分類投放,小區的環境也越來越好?!奔易↑S河路102號5號樓的居民李松安一邊把分類好的垃圾對應投放,一邊笑著說。
“街道前期以麒麟花園為試點安裝了垃圾投放亭,網格長都說反響特別好,今年又在電信小區爭取到每個單元門口設置垃圾分類亭,為培養居民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社區在提升分類實效上想辦法,利用積分管理、星期五我為您服務等開展了宣傳激勵活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蹦蠚庀笙锷鐓^黨委書記黃麗娜說,如今分類投放垃圾已經成為居民的自覺行動。
此外,“服務員”們的“主動”還體現在一張小小的“聯絡卡”上。為了讓群眾在遇到“急難愁盼”問題時能夠及時聯系到社區,賈小社區專門制作了“聯絡卡”,上面印有社區辦公電話,還有社區黨委書記、網格長和網格員的聯系方式,居民可以隨時聯系社區。
一張小小的卡片架起的是一座愛心橋,讓社區與群眾不間斷溝通聯系,提高了社區的工作效率,把居民的事辦到了心坎里。
在社區工作的這些年,賈小社區黨委書記王海英還有一個感受,掛進社區的牌子越來越多。社區律師事務所、智慧平安驛站、未成年人成長驛站、退役軍人之家……隨著牌匾不斷增多,社區服務滲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年來,社區想方設法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精準化貼心服務,讓群眾的生活更加“愜意”更有“質感”。社區工作者從人們印象中刻板的“戴紅袖標的社區大媽”蛻變成熱情的“金牌店小二”,也成了小社區五年大變化的參與者和見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