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早春時節,記者沿著循同公路一直向南,經過蜿蜒曲折的柴溝,伴著潺潺的流水聲,從低谷到高處,來到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崗察鄉。初春的崗察鄉在晨煙中顯出一副迷人的景象,雖然還偶有寒意,但新一年給牧民們帶來的是無限希望。
作為青海東部農業區唯一的純牧業鄉,村民們在這里放了一輩子的牧,養了一輩子的牛羊,村民們對牛羊有著特殊感情。
“以前一年一次的牛羊買賣,僅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現在不一樣了,村內實施了產業幫扶,邀請了養殖專家對我們開展專業培訓,科學養殖后,牛羊的成活率大大提高,還帶動了牦牛奶制品銷售哩!”
乘著實施產業扶貧項目的東風,結合草場充沛的實際,崗察鄉卡索村因地制宜,由村黨支部牽頭規劃,投入27.54萬元,采購藏系母羊260只,按照“黨支部+農戶”的模式實施生態養殖繁殖項目,充分調動牧民積極性,改變原有養殖方式,與牧民的利益緊密結合,形成互利互惠、共生共贏的共同體。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實現四年連續分紅,牧民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村里的牛羊品質好,肉質口感鮮嫩美味,一到秋季長膘季,主動前來買牛羊和牦牛奶制品的顧客絡繹不絕,根本不愁銷,一年下來,人均純收入能達到1.06萬元,收入比原來翻了一番。”卡索村黨支部書記李加當知激動地說。
近年來,崗察鄉黨委將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建強基層黨組織的重要措施,在特色養殖產業上狠下功夫,充分利用草原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通過實施優勢資源帶動、特色產業推動、政策扶持聯動“三輪驅動”模式,改變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傳統養殖方式,以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以牛羊肉和牦牛奶制品等特色產品為抓手,加大產業鏈條延伸和引資力度,加強科學養殖技術培訓,及時接種防疾病各類疫苗,加強養殖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將生態養殖業打造成為村集體經濟的重頭戲,目前生態養殖已成為各村的支柱產業。
“以前,崗察鄉各村村集體經濟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村干部工作沒有抓手,村級事務開展被動。如今,各村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零到不斷壯大的突破,村子靠生態養殖富了起來。”崗察鄉黨委書記多吉交巴介紹說。
通過專業化養殖經營,農戶接受專業知識培訓,借鑒相鄰牧區特色養殖經驗,引進現代化養殖技術,牧民牛羊養殖的興趣大大提高,并逐漸成為牛羊養殖專家,開始向周邊進行技術輸出。村民們的腰包“鼓”起來了,心窩“暖”起來了,幸福的笑容掛在牧民群眾臉上,養殖產業開花結果遍布整個草原。
養殖業要靠規模效應,單打獨斗永遠做不大、做不強。為此,崗察鄉黨委確定了新一年目標:努力爭取新建規模生態牛羊一體化養殖基地,繼續加大投入,打造標準化高原生態牦牛養殖基地,從養殖到餐桌實現產銷一體化,同時帶動奶制品等做成一條完整產業鏈,以牛羊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為重點,持續“一村一品”成果,著力推進“特色牧鄉魅力崗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