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有網友在西海都市報App《記者幫》欄目留言稱,多次到省城莫家街與宏覺寺街交叉路口的一所公廁如廁,發現有便池未沖洗、廁所水壓不足的問題。3月22日,本報記者先后走訪了西寧市多處公廁,了解公廁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標識牌等。通過實地走訪發現,市區街道顯眼位置均設置了“公共廁所”標識牌和指示牌,公廁外觀設計中也有明顯標識,但在環境衛生和基礎設施維護方面還有待提高。 廁所紙簍冒了尖 來到湟中路與夏都大街交會處附近的一所免費公廁。由于在主干道旁,使用頻率很高,這所公廁配有臺階扶手及殘疾人無障礙通道。進入廁所,公共洗手臺上配備了洗手液、消毒劑噴壺,同時還設置了手機充電臺和抽紙箱。蹲位水箱按壓鍵正常,沖水效果較好。查看各蹲位后,發現有一個便池的廁紙沒沖干凈,個別紙簍旁有丟棄在外的廁紙。 10時許,康西綜合市場的公共衛生間,一名打掃衛生的中年女性,一邊拖地,一邊引導如廁人員掃碼繳費,如廁每人每次1元。這里廁所地面比較干凈,但洗手臺只有一個水龍頭,水流非常細,白色的洗手池上有明顯的污漬。面積不大的女衛生間里,有兩個蹲位,但由于放置了兩個1米多高的垃圾桶,空間非常狹窄,其中一個桶擋住了里面一個蹲位的門,使得這個門只能開一半兒。拉開門看見垃圾桶里面的廁紙已冒了尖。水箱處,一截水管遮擋住了水箱按壓鍵,需要仔細看,才能準確按壓。這個蹲位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城東區市政公用服務中心清掃保潔大隊工作人員介紹,對廁所衛生的要求主要有蹲位沖洗干凈,紙簍每日清理,紙不落地,墻面擦洗干凈等。為做好防疫工作,現在要求轄區直管的65所公廁,每兩小時消殺一次。對發現設施損壞不維修、衛生清掃不合格,督促整改不到位的會給予相應的處罰。 殘疾人如廁有“障礙” 3月22日上午,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免費公共衛生間,缺乏殘疾人“專用間”或者殘疾人“專用間”被占用,這讓一些殘疾人只能“望廁興嘆”。 在西關大街與同仁路十字路口東南方向,一所免費公共衛生間內的女廁共有6個蹲位,但并未設置無障礙殘疾人專用衛生間。 在西山三巷北口通往解放渠早市的一所免費公共衛生間的女廁內,共有3個蹲位及1個殘疾人專用衛生間,但殘疾人專用衛生間的門鎖著。透過縫隙,可以看到殘疾人專用衛生間已經變成了儲物間,被紙板等雜物占據。 對于在公共衛生間設置殘疾人專用衛生間一事,市民怎么看?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舉例,除了殘疾人,還有些人肢體意外受傷,如果公共衛生間內只有蹲便,如廁很不方便。又比如許多老年人關節僵硬,尤其膝蓋不好,假如公共衛生間只提供蹲便而無坐式馬桶,無法下蹲的人如廁就極其困難。 為了解決殘疾人及老年人等群體的如廁困難,減少安全隱患,市民們希望在公共廁所設置殘疾人無障礙專用衛生間和坐便器、扶手。采訪中,也有市民稱,現在的公共衛生間內,除了設置坐便器、扶手,還應該設置哺乳室等。 如廁后不沖水 3月22日,記者走訪發現,個別公廁有人便后不沖水、洗手后不關水龍頭等不文明現象。此外,公廁設施遭到人為破壞。對此,一名公廁保潔人員表示,保護公廁設施和維護環境衛生需要使用者自覺。“這是前年安裝的一臺智能紙巾機,方便市民取用的同時,也大大節約了廁紙的使用。”景岳公寓夜市公廁的管理人員張女士介紹,此前,每個廁位都會放小卷的卷紙,“遇上個別不自覺的人,就會扯好多紙帶走,這個智能紙巾機也有好多人多次、重復取用。”張女士說。 在另一所公廁內,20分鐘內,大部分女性取用免費廁紙時會扯兩三次,取紙長度在十厘米至半米不等。男性則會在洗手后用廁紙擦手,而對邊上的烘干機熟視無睹。“烘干太慢了。”一名出租車司機解釋。 管理員劉師傅拿出手機,給記者看里面保存的幾張照片,“那天我進去打掃衛生,出來就看到廁紙被人為拽出來一大截,還濕漉漉的。”劉師傅介紹,一開始,免費廁紙裝在每個隔間里,但時間一長發現浪費現象嚴重。剛換上去的廁紙,不一會兒就所剩無幾,有人甚至整卷塞在包里帶走。于是管理方只好把廁紙盒移位,這才基本控制住了用量。 記者手記 公廁是檢驗社會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也是體現城市品質和溫度的重要窗口。近年來,隨著西寧市將公共廁所的服務功能,作為西寧市重要的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全力推進以來,公共廁所建設發生了顯著變化。但多路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西寧市的公廁目前還存在設施設備需要更新、市民文明素質有待提高等問題。小小公廁,系著民生,連著文明,未來希望通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西寧市的公廁管理水平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