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電商作為新經濟業態,逐漸深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農牧民群眾的生活中。由于農牧區山地多、群眾居住分散等原因,導致快遞進村難,這也成為發展農村電商經濟的瓶頸。
近年來,共和縣搭建合作平臺,引導快遞企業共同開發農村市場,推動“郵政+電商+合作運營”的模式,開啟快遞進村“加速度”,切實解決農村群眾取快遞、寄包裹、銷售農特產品難的問題,吹響鄉村振興的號角。
方便群眾帶來實惠
“老板,來瓶飲料,順便取個快遞。”共和縣恰卜恰鎮加拉村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每天都有村民來往,負責人久買多杰更是忙得不亦樂乎。
久買多杰的電商服務點是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海南州分公司扶持的快遞進村項目。久買多杰說:“農村電商服務點很方便,村民可免費取快遞,而且郵掌柜系統使用也很方便,點擊進貨批發,在后臺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貨品,郵政會免費送貨到家。顧客通過取件順便買東西能增加人氣,我的服務點每年比以前多賺一萬多元。”
電商快遞進村不僅帶動了消費品下鄉,也拓展了村民銷售上行渠道。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上購物日漸成為農牧區的新風尚。郵政集團海南州分公司工作人員桑杰太說,起初農牧民群眾不會從網上買東西,只能在電商服務點代買,為此共和縣采取電子商務人才培訓,開辦12期培訓班,解決了群眾困難。如今農牧民學會了從網上購買生產生活用品,而且搭載電商站點,郵政、順豐、京東等快遞都能免費投遞,實施送貨上門服務,給老百姓帶來很大的便利。
改變牧民增收方式
青海湖畔的電商達人扎西卓瑪告訴記者,以前只能給來青海湖的游客推薦本地特產,現在可以通過電商渠道把特產賣出去。
直播中,扎西卓瑪用流利的普通話介紹家鄉特產,直播間里的產品,根據季節變化也各有不同。扎西卓瑪說,淘寶店里有20大類農畜產品,每天能銷售400多單,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8000元,快遞進村以來,扎西卓瑪通過電商僅藜麥銷售一項就賣了5萬單。她告訴記者,起初做電商很艱難,發貨都要從江西溝送貨至縣城,兩個小時的路程,遇到雨雪天氣就得耽擱幾天。郵政快遞進村給自己的枸杞、蟲草、藏紅花等特產做了精美的包裝,還建立起集銷售、屠宰、冷凍為一體的冷鏈銷售渠道,切實解決了電商發展中的很多困難。
在海南州,像扎西卓瑪一樣,通過電商銷售土特產,增加收入的農牧民還有很多。
電商助推鄉村振興
共和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華旦卓瑪告訴記者,2015年共和縣被商務部確定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點,當地將電商扶貧作為一種新的扶貧模式不斷拓展。目前,共和縣已建成電商扶貧孵化中心,設立產品展示區、運營中心、直播室等6個功能區域,以此促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同時,孵化中心配備13名電商專干,搜集適銷對路的農產品信息,及時提交至電商扶貧平臺,為農產品提供穩定、可靠、優質的銷售出口。
據了解,為推動高原有機產品輸出地建設,共和縣投資4800萬元建設共和縣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配置6條生產線,提高牦牛、藏羊、青稞等就地加工轉化能力,加快建設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促使地方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