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批有力度、有分量的“美麗”改革擲地有聲,一項項范圍廣、時間久的“綠色”行動鏗鏘有力,在過去的一年中,西寧市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發展綠色答卷,彰顯生態保護“省會擔當”。而今,正繼續奮力書寫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出門見綠是幸福的底色
這里是建筑生活垃圾的消納場地,污水橫流、臭氣熏天。風一吹,廢舊塑料、紙張碎片、沙土粉塵漫天飛舞。經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如今的火燒溝碧波蕩漾,處處綠植花木,曾經生活在附近的張青梅看后欣喜不已。
歷時30多年的南北山綠化改變了西寧的整體生態環境,數代西寧人花了30多年時間,使得南北兩山森林覆蓋率由7.2%提升到79% ,完成從缺林少綠到綠水青山的“城市換裝”。如今點綴在市內各處的綠地濕地,則是提質增效的“點睛之筆”。
2021年,西寧市新增園林綠地面積79.6公頃,街頭巷尾“冒出”上百處綠化景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超過13平方米;完成營造林5.42萬公頃,草原生態保護面積7.3萬公頃,整體森林覆蓋率達到36.5% 。
團結公園的沉香塔、北川河濕地公園的大型雕塑群、魯青公園的騎行綠道、寧湖濕地公園的候鳥科普展板……西寧市民權輝說: “出門就是公園,春天看鳥飛、夏秋看綠意,每個公園各有特色。”開門見綠,這是幸福西寧發展的底色,也是西寧人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標。
產業“清新”是幸福的引擎
西寧城區以西30多公里處,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區的亞洲硅業多晶硅生產線技術人員正在緊張地點火、調試還原爐等設備。這里即將出爐的一塊塊多晶硅材料,經過一系列工藝處理,再切片、刻蝕、壓印、鍍膜,制成太陽能光伏板,運至茫茫戈壁灘疊架起“藍色海浪”。
2021年,西寧市完成工業投資129億元,同比增長54.6% ,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500億元;招商引資項目落地37個,總投資383億元,到位資金200多億元,創造新紀錄。
生態優先,既是產業要求,也是發展機遇。
一大批火力發電機組關停退出,帶動光伏、風機等制造材料生產如火如荼。 “風光”裝機量攀升,新能源汽車備受青睞,促使鋰電儲能產業蓬勃發展。
青海高景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車間里機器轟鳴,上千臺單晶爐正滿負荷生產。比亞迪動力電池新生產線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新型刀片電池即將成批出廠。
當前,西寧市多晶硅、鋰電材料、碳纖維三項清潔能源裝備生產材料的產能,分別約占全國的20% 、33% 、36% 。
“十四五”期間,西寧市將打造光伏制造、鋰電儲能、新型材料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依托青海水力、太陽能、風力等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約90%的突出優勢,全市以電力消耗為主的傳統高能耗企業,正轉變為低碳排放的綠色產業。
2021年前三季度,西寧全社會能源消耗中約7成是用電。其中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能源消耗超過80%都是清潔綠電,相比傳統化石能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60萬噸。
從資源型產業向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轉型,西寧不斷加快經濟發展的“綠色變身”,形成南川工業園區鋰資源精深加工、東川工業園區硅材料光伏產業鏈、生物產業園區重點孵化科技產業、甘河工業園區有色金屬生產,以深加工及特色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發展布局。
碧水藍天是幸福的高度
“澄澈的藍天和雪白的云朵相互映襯,特別透,特別美。”不少外地來西寧的人見到天空都感受到驚艷。為了“西寧藍”,人們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
近年來,西寧市大力開展工業減排、產業升級、清潔替代,推進植樹披綠、智慧降塵、環境美化,空氣質量逐年提升。
2021年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0天,優良率為90.4% ,各項污染物濃度大幅降低,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空氣質量連續7年位居西北省會城市前列。
為扎實做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西寧市堅持細顆粒物與臭氧協同管控,注重精準管理、精細治理,豐富技防手段,加大無人機日常巡查,建成建筑工地智慧化監測監管系統100套、網格化監測監管系統84套、移動式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5套。深入開展“一市一策”精細化管控,實施“煤改氣”、低氮鍋爐改造。建立機動車排放監測與強制維護I/M制度,在主城區主要路口實施全天候機動車尾氣監測。
“過去西寧漫天‘灰’,讓我們在外地親戚與游客面前‘灰頭土臉’。”西寧市民王媛說,現在“西寧藍”成為城市的又一張名片,著實讓大家“揚眉吐氣”了。
高原綠、河湖清,也共同織就西寧的美。污水管網收集,中水回收利用,穿城而過的湟水河監測斷面水質全部達標,水環境總體狀況優。城內沿河而建的大塊濕地、城區遍布的各類花園中,清澈水面倒映藍天白云,形成水天一色的山水畫卷。
西寧市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期治水方針,有力推動了由工程治水向生態治水、系統治水的轉變;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用嚴控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倒逼機制”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先后出臺《西寧市水資源管理條例》《西寧市飲用水水源保護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規規章,建立完善了法規體系;城西區火燒溝水環境治理工程、甘河西山中水生態再利用建設、“千噸萬人”水源地整治等重點項目,全面啟動全市農村飲用水源地清潔工程;探索實行南川河流域水環境生態補償機制,對全市1693個入河排污口進行逐一監測溯源。
2021年,全市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國省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 ,水生態治理效果有目共睹。
如今,從高空俯瞰西寧,湟水河、南川河、北川河如一條條“彩帶”延伸在城市中,137萬平方米的景觀水面和湖、渠、庫、濕地化身為熠熠生輝的一顆顆“明珠”……
生態似水、發展如舟。在青海積極推進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的征途上,省會西寧將繼續描繪青山綠水畫卷,讓綠色生態的福祉永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