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11日9時,6輛青海支援上海生活物資專用車從京藏高速海東收費站出發,駛向上海。這是青海援滬的第三批物資。
同一時間,上海援青干部——青海省中醫院院長朱亮、青海省中醫院門急診辦公室副主任朱玉光,做客西海都市報直播間,分享他們的援青故事。他們的同事,另外兩名上海援青干部已忙碌在工作崗位上。
上海援青,青海援滬,這是什么樣的情誼?兩位援青干部說,這是血濃于水的情誼。互贈玫瑰,手有余香,青滬情更深。
滬援青 青援滬
當青海第三批支援上海物資車隊在大家的目送下啟程,第二批物資已平安抵滬,順利完成交接。
青海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處長李寧說:“此次我們支援上海的生活物資一共12000份,包含掛面、食用油等8個品類。我們將帶著青海人民的深情厚意日夜兼程36個小時,將物資送到上海人民手中,幫助他們度過艱難時刻。”
青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負責為車隊護航,青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高速公路管理處副處長劉春林表示,3名交警將實時關注天氣和路況,全程開道護航,確保物資安全快速運抵上海。
物資跨山海,青滬情更深。什么是青滬情誼?在李寧和劉春林看來,是只想早一點把物資送到上海人民手中。
當上海面臨疫情嚴峻挑戰之時,當全國人民都在支援上海之時,30名上海援青干部人才堅守在青海。
朱亮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黨委副書記,2019年7月,他接過援青接力棒,成為第四批上海援青干部,來到青海省中醫院,擔任院長一職,致力于發展高原中醫。他說:“2011年,我作為一名游客來過青海,青海的美景深深打動了我,也許冥冥中有一種緣分牽引著我。8年后,我帶著使命來了。”
看到青海人民與上海人民同心戰疫,他感嘆,同飲一江水,青滬一家親。什么是青滬情誼?他說:“不管是我們從上海來青海工作,還是青海為上海捐贈大量物資,這就是越走越近的親情,是血濃于水的感情。”
我在青海挺好 我在上海挺好
援青之前,朱玉光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門急診辦公室工作,孩子才3個月大。他有過擔心,也有過焦慮,擔心不能快速適應環境,焦慮不能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事實證明,他的擔心多余了,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讓他感受到青海也是他的家。他說,援青工作就像一座橋梁,把上海與青海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兩地情誼日益深厚。
直播中,與妻子電話連線,他說:“我在青海挺好的,不用擔心。”什么是青滬情誼?他說,是青海與上海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是眾志成城,必將迎來勝利的曙光。
在網上看到青海支援上海物資的消息,來自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的上海電力大學大三學生孫成榮倍感溫暖。視頻連線,他介紹了學校的疫情防控情況,及他在宿舍上網課的情況。鏡頭里的他表情從容,他一再表示,在學校很安全,生活物資有保障。
“我在上海挺好的,請家鄉的親人們放心。”孫成榮笑著說。什么是青滬情誼?他認為,青海支援上海,上海貼心照顧他們這些外地學子,溫暖是相互的。
上海市長寧區的李女士講述了她收到物資時的情形。4月9日,收到居委會領取物資的通知,她下樓領到物資才發現青海人民送來的物資好沉,她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才把物資搬回家。這份沉甸甸的禮物,對于封控在家多日的她來說是雪中送炭。
她說:“我是在上海的外地人,收到青海人民的援助物資我非常感動,我要跟遠方的家人說,我在上海挺好的。”
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比物資更珍貴的是情誼,什么是青滬情誼?她說,青海人民惦記著上海人民,不遠千里來支援,上海人民感恩在心。
風雨同舟 攜手向未來
這幾天,共青團上海市委交流合作部掛職干部趙穎如也一直關注著青海援滬的相關報道。她的丈夫是一名消防指揮員,已離家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家辦公的她一有空就去社區當志愿者,幫忙搬運各種物資。夫妻倆在不同的地方抗疫。
趙穎如還有一項重要工作——為青海果洛、云南等地的孩子們上網課,這是一項堅持了很長時間的工作。什么是青滬情誼?她說:“是關鍵時刻,青海送來物資;是尋常日子里,我們牽掛著果洛的孩子們。”
“新冠無情,人有義。青海支援我們,提供這么多物資,非常感動,非常感謝青海人民。”這些天,上海青浦小白楊公益服務中心理事劉蘭花和愛心人士奔波在社區,提供各種志愿服務。得知青海送來了支援物資,他們感動不已,卻只字不提長期幫助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知欽鄉寄宿制小學的孩子們一事。
什么是青滬情誼?劉蘭花說:“是你默默守護我,我也默默守護你。”
同氣連枝,珍重待春風。青滬情誼說不盡、道不完,唯有風雨同舟,攜手向未來。
關鍵詞: 血濃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