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道)常言道“土里生金”,農民朋友在設施農業生產中,對溫棚的期望格外高,恨不得讓一塊塊土地變成黃金。然而,一座座溫棚因高強度重復種植出現連作障礙,溫棚土壤退化加劇,土傳病害也屢殺不止。以至于不少農民發出這樣的疑問,“這大棚難道種錯了?”
由省農林科學院承擔的省級重點研發與轉化計劃“青海高原設施蔬菜土壤健康的生態綜合治理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緊盯設施蔬菜生產中的“痛點”,開展了防治土傳病害微生物菌劑及仿生有機硫土壤處理技術研發與應用,建立設施蔬菜土傳病害快速綜合治理技術;選擇具有高原特色的小麥、大蒜、豆類等作物開展了化感作物伴作、填閑生態防病栽培技術研究,集成伴作、填閑栽培防病技術模式;開展作物秸稈發酵利用及基質復配技術研究,形成了菊芋秸稈發酵還田辣椒栽培技術模式。
“青海高原設施蔬菜土壤健康的生態綜合治理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集成土壤消毒、土壤有機改良及土壤微生物群重建、植物營養平衡栽培等多項應用技術,形成了適宜青海高原設施蔬菜安全高效生產的技術體系。項目建成試驗示范田1523畝,示范點化學農藥使用量降低了40%以上,土傳病害發生率下降了35%,產值累計3183.2萬元,累計增收258.12萬元,有效保護了土壤生態環境,為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