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人間四月芳菲盡,西寧百花始盛開。五一前的人民公園內,丁香、梨花迎風搖曳,但卻沒有迎來往年如織的游人。
“非必要不出門、不聚集、不進入公共場所(公共區域)。”4月14日晚,西寧發布通告,決定從4月14日21時至4月17日24時,主城區實行靜態管理,并于15日開始在城中區、城西區、城北區每天一輪(9時至15時)共開展三輪區域人員核酸檢測。
14日晚,西寧各區連夜搭建起2000頂藍帳篷以保證全員核酸檢測。很多市民通過西寧晚報微信公眾平臺留言說,這就是西寧速度和西寧溫度的集中體現,抗疫一線最能錘煉作風能力。
15日,西寧靜態管理下,記者驅車前往各核酸采樣點采訪,從南大街到海西西路,從中心廣場到生物園區,忙碌的西寧突然變得安靜了下來,靜悄悄的大街小巷與昔日的熙熙攘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為了守護好這座城市,更多的西寧人開始奮勇逆行,晝夜不息。
數字背后的責任和使命
15日18時許,第一輪核酸檢測結束,7小時,587個核酸采樣點、2123個采樣臺,4600余名醫務人員,4300余名公安民警,146.9萬人份核酸樣本……看似簡單的數字,是責任,更是使命。
從城西區到城北區,從城東區到城西區,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速度、有序、溫暖、踏實、感動!記者采訪中,多位市民向記者感慨。“唯有遵守規定,戴好口罩、保持兩米安全距離,才能不負這么多人對這座城市的付出。”
凌晨1時30分,城中區倉門街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強和十多名志愿者、網格員開始搬運桌椅。路燈下,搭建帳篷、登記、安裝,他們用了4個多小時,一切就緒時,天已經麻麻亮了。
西寧人一夜無眠!一夜之間,各地搭建起的2000頂藍帳篷在風雨中成為最顯眼的亮色。
一夜之間,1866名司機師傅聞令而動、不計得失,踴躍報名參與執行應急保障任務。
與此同時,全市數以萬計的黨員干部、醫護人員、社區工作者、志愿者、公安民警積極響應、奮勇逆行、晝夜不息,志愿紅、天使白、抗疫藍的身影成為這個春季西寧最美的風景。
抗疫一線最能錘煉作風能力
10時許,記者來到城北區朝陽街道辦事處祁連路西社區,這里共設置了人民廣場、錦繡江南小區兩個核酸采樣點,共18個采樣臺,現場設置了二米線,市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排隊。有年紀較大的市民打不開健康碼,工作人員立刻上前幫忙。
“今天來檢測的市民比較多,工作人員效率非常高,我排了10多分鐘就做上了。”錦繡江南小區的孫女士說。
在前營街小學檢測采樣點,26歲的預備黨員李增蘭正在兩臺電腦之間“穿梭”,電腦前,不少老年人拿著身份證排著隊。
原來,為了方便沒有智能手機的老年人,這兒設置了黨員示范崗,專門為老年人打印采集碼。
“一共打印了700多份,老人們對我們的服務非常滿意!”李增蘭說。
生活慢下來,黨員干部把責任扛起來。市委組織部及時發出倡議,居家機關黨員干部要主動向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按照社區黨組織要求,主動認領服務崗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所有人員工作期間統一佩戴黨員志愿者紅袖標,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
“我報名!”“讓我去!”廣大機關黨員干部積極響應號召,紛紛向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
“在抗疫一線,最能錘煉作風能力!”疫情一線正是干部作風和能力的最大考驗。多位干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將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以過硬的作風抓好各項防疫措施的落實,眾志成城,相信一定能克服困難,戰勝疫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