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黎曉剛
城北區:核酸檢測現場更有序更高效
4月14日晚,西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發布通告,決定于4月15日至4月17日,在西寧主城區內開展連續三天的核酸檢測工作。人員如何調配?安全如何保障?一連串問題考驗著我們。4月15日,記者前往城北區多個核酸檢測采樣點進行了實地探訪。
迅速響應全面保障
戰疫打響,一刻不能耽擱。接到“命令”的第一時間,城北區迅速響應,安排物資、規劃核酸檢測采樣點、安排檢測人員……一切都在緊張有序中進行。4月14日整夜未眠,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一頂頂應急帳篷連夜搭起,2米間隔線的標識按順序鋪設,消殺用品、核酸采集碼、應急物資一批接著一批運往各個采樣點。記者了解到,為高效、有序、安全地開展核酸采樣工作,城北區此次共設置了100個核酸采樣點,725個采樣臺,外援醫護人員945名,城北區應急采樣隊30支60人同步進行采樣工作。同時,城北區抽調機關干部3447名,志愿者2600余人,分別擔任采樣點防疫宣傳員、防控指揮員、信息錄入員或場地消殺員,認真做好現場秩序維護、測溫查碼、信息填報、問詢指引等工作,全力協助醫護人員,做好核酸采樣工作。
采樣現場秩序井然
15日清晨6時左右,寒風凜冽,氣溫驟降。城北區人民廣場檢測點上,由城管、公安、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志愿者組成的第一批工作人員已經集結完畢,每一條通道上3、4名工作人員分開站立,有的負責引導市民驗證采集碼,有的負責消殺、有的負責維持現場秩序……等待醫護人員到位后,現場采樣工作也隨即展開。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采樣任務,人民廣場的每個采樣臺平均有4名工作人員,消毒、采樣、裝管、再消毒,每個動作都準確有速。在現場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前來排隊進行檢測的居民也都秩序井然,積極配合。
“感覺大家都更有經驗了,現場工作人員都很認真負責,出現問題及時幫我們解決,小區物業也能第一時間通知相關信息。從排隊到采樣我們只用了40分鐘,效率很快!感謝這些在一線辛勤工作的人們。”市民曹先生告訴記者。
各方力量全部集結
“大家好,請一號樓的居民下樓做核酸檢測。”在祁連路社區內,社區工作人員正通過喇叭通知居民有序下樓。社區居民也按工作人員指引排隊,保持安全距離,不插隊、不交談、不聚集。
據悉,為減少居民排隊等待時間,祁連路社區提前一天分好各樓宇核酸檢測順序,并通過社區微信群告知居民。集中檢測,不僅考驗著醫護人員的能力,也考驗著整個社會運行系統的組織能力以及團結能力。據了解,祁連路西社區內共有18個小區,僅憑12名在崗的工作人員根本顧及不過來,但在當天的檢測采樣現場,10多名穿紅色馬甲的“志愿者”以及白色防護服背后寫著“城北民兵”的居民們成為了最美麗的“逆行者”。
“從昨晚開始,就有居民主動參與到我們的工作中,幫著我們運送物資、搭設帳篷、擺放消殺用品。今天一大早,他們又下來幫我們維持現場秩序,引導居民掃碼登記,10多個小時下來,沒有一個人叫苦喊累,這讓我們很感動。”祁連路社區黨委書記、社區主任妥香珍告訴記者。
15日當天,城北區范圍內,100個采樣點持續運轉,1415位醫務人員一線作戰, 3447名機關干部下沉社區村居,2413名黨員干部直抵一線。截至下午6點30分,全區累計完成核酸采樣406079人。(記者:王瑞欣)
城中區:高效核酸采樣創新又暖心
高度重視、高位謀劃、高效推進!4月14日,西寧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安排部署全員核酸檢測工作以來,城中區全區上下以戰斗姿態投身到疫情防控中,以最快速度、最短時間、最實舉措,優質高效推動各項部署要求落地見效。
8小時連夜完成121個核酸檢測點位
區疫情防控指揮部高速運轉,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迅速部署落實,對全員核酸檢測操作流程進行桌面推演,分析各環節人員、物資配備情況,明確采樣點負責人、信息采集員、秩序維護、后勤保障、環境消殺、送檢轉運和上門采樣等7類人員責任。成立干部下沉支持抗疫和核酸檢測工作專班,科學調度各級黨員干部下沉力量。賦予各街鎮對下沉干部“一線指揮權”,對下沉力量進行調配。同時,加強各部門、各街鎮協調配合,根據轄區小區樓院、人口分布、空間布局等因素,在8小時內連夜協助完成121個核酸檢測采樣點位,355個采樣臺搭建工作。緊急培訓355名信息采集人員,為每個采樣點配備充足的專業采樣、信息錄入和秩序維護人員。統籌3000余名黨員、團員、退役軍人和志愿者,242輛出租車,30輛大巴、6輛應急物資轉運車,陸續向全區29個社區、32個村集結,每個村、社區組建1支下沉服務隊,每個下沉單位明確1名聯絡員,每個核酸采樣點指定1名現場負責人,隊伍各就各位。
六員聯動采樣現場高效有序
本次核酸檢測中,城中區不斷優化備、采、送、檢、報流程,按照就近、就便、高率的原則,6400余名社會各界力量按照指揮員、監督員、引導員、掃碼員、采樣員和送檢員崗位合理分配。黨員干部主動擔當、沖鋒在前,志愿者齊心戰“疫”、風雨同行,醫護人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各采樣現場操作規范、秩序井然、運轉高效。4月14日晚,全區黨員干部加班加點,通過“鄰里牽手”微信群、流動小喇叭、上門發傳單等方式“連點成網”,扎實開展“敲門行動”“掃街行動”,確保核酸檢測采樣不漏一人。在核酸檢測采樣現場,從入口處登記、核酸采集、到出口返回,均有志愿者全程服務和引導,保持安全距離,有序等待檢測采樣,有效分流檢測人群。同時設置“綠色通道”,引導老年人、殘疾人、兒童、孕婦等優先采樣。核酸檢測樣本“守護者”及“搬運工”核酸送樣員爭分奪秒,及時送樣。轄區“兩代表一委員”、黨員、退伍軍人紛紛加入“大白送樣員”工作,278輛送樣車開足馬力與時間賽跑,極大提高了送樣送檢速度。
防疫物資5分鐘內配送到位
啟動戰時應急響應機制,簡化物資分配下發程序,成立10支防疫物資配送小分隊,為全區檢測點配送口罩、防護服、酒精等防疫物資20萬件,應急帳篷346頂,四角帳篷150頂。加強儲備管理,物資儲備底數清、數量準。截至目前,儲備應急帳篷、防疫口罩等各類防疫物資901744件。統籌安排出租車242輛、大巴車30輛、公交車6輛,用于核酸檢測期間核酸樣本轉運,醫務人員接送和應急物資調配。針對當前物資多、車輛少的問題,組建“城中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物資保障直達車”車隊,服務全區采樣臺防疫物資配送工作。(記者:張艷艷)
城東區:“不斷檔”“不打烊”“不掉線”
“不斷檔”“不打烊”“不掉線”!為及時阻斷傳播風險,城東區在全區范圍實行全區靜態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動,按下了全區“暫停鍵”。截至4月15日,擁有40多萬常住人口的城東區,在社會各界的齊心努力下,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部署,順利完成三輪全區全員核酸檢測。
醫療“不斷檔”織密群眾安全健康網
看病就醫事關每一個家庭,特殊時期,如何保障居民常規用藥?如何讓急需到醫院就醫人群看病不發愁?城東區積極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建立了撥打一個電話、準備一份醫療證明、轄區若干部門通力配合的“1+1+X”就醫保障工作機制,下發了《關于解決城東區靜態管理期間群眾就醫問題的通知》,提供從轄區住宅小區到各接診醫院的“點對點”接送服務,切實為慢性病患者、出行不便人員解決求醫難問題,打通特殊情況下的綠色就醫通道,保障群眾靜態管理下醫療“不斷檔”,用精準服務詮釋全民抗疫的春日溫情。
服務“不打烊”筑牢特殊群體防護墻
靜態管理期間,獨居老人、重癥病人、不能自理的殘疾人、特困家庭和孕婦等特殊人群始終是社會最牽掛的人。疫情期間,城東區秉持著“不漏一戶、不遺一人”的原則,通過“電話入戶”等方式,全面排摸轄區高齡獨居老人、失能失智人員、殘障人士,以及孕婦等特殊困難群體的情況,從購藥服務、醫療救治、應急措施、物資保障等層面落實網格員結對幫扶措施,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生活。同時,城東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第一時間對轄區內孕產婦情況進行摸底排查,特別是對“三區”內接近預產期的孕婦進行每日電話隨訪,與轄區內省市醫院對接確保打通轄區孕產婦女的“生命線”。
工作“不掉線”全力保障物資供應鏈
為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靜態管理期間重要民生商品物資供應,加強市場保供穩價監管,保障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城東區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物資供應保障,通過加強統籌協調、精準施策等方式,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確保群眾基本生活所需。區發改局溝通協調調配保障物資,全力以赴保障市場供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密切關注生活物資的供需和價格變化,引導城區部分重點民生保障經營場所有序開放,要求重點商貿企業在同時滿足疫情防控的要求下營業。15日下午,已在青鐵陽光小區、錦峰濱河苑一期東院、和諧家園、君悅雅居和國際村等21個小區,投放配送裝有幾種家常菜的蔬菜包6230份。(記者:施翔)
安全、有序、有質,西區核酸采集進行時
居民按小區、樓棟、單元被劃分為不同的采集時間段;
按照網格劃分,居民“叫號”排隊采集;
采集點位布置分散,便于居民就近采集;
采集現場秩序井然,“二米線”劃分規范;
……
4月15日9時許,城西區全員核酸檢測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城西區一鎮七辦、135個核酸檢測采樣點,無論現場布置、居民排隊采樣,還是醫療物資配送等方面都有了明顯升級,保障了全域應檢盡檢人員安全有序。
變化一:準備工作快速到位
4月15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虎臺公園采樣點看到,6個采樣臺依次排列開,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居民掃碼、測溫后,每10人一組分流到不同的采樣通道,待檢測采樣后再按照警戒線指示依次離開,現場秩序十分有序。
“昨天接到通知后,我們立即開始做準備,第二天凌晨準備物資和布置現場、4時采樣臺帳篷全部搭建完成、6時許醫療物資全部到位、7時許全體醫療采集人員、志愿者等就位、8時許開始分批通知居民,9時3個點位按時按點開始采樣……”虎臺社區黨委書記秦文花向記者細算著前期準備工作。
變化二:網格劃分“叫號”采集
隨后,記者來到居民區較為集中的海湖星城小區采樣點,在現場看到,與其他各點位一樣,安全線均由一米線改為了二米線,現場志愿者身上也都印著采集信息碼,居民有序地排隊采集,按照不同時間點,工作人員的呼叫器里隨時通知該時間點需要采集的小區樓號和單元號……
文成路社區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李黎峰告訴記者:“為了不讓居民長時間排隊等待,我們將轄區內5個小區、2萬余人分片、分區劃了網格,并安排相關工作人員負責,按照全轄區核酸采樣的具體情況,將每個小區的具體樓棟、單位均劃分了時間。每到相應的時間段,工作人員就會通過居民群、小喇叭等方式通知相關居民出門采樣。這樣一來,不僅核酸效率高,而且避免了居民一擁而來排隊采樣的現象。”
變化三:采樣設置升級有保障
作為全區最大的一個采樣區,虎臺街道辦事處下設共有27個采樣點。由于城西區在前期核酸采樣中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所以在此輪核酸檢測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
虎臺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韓永剛告訴記者,在點位規范設計層面,包括隔離區、緩沖區、醫廢垃圾處理區及標識標牌設計、人員間隔線等,已全部升級設置,除了每個點位有兩名本轄區工作人員負責外,區政府也安排縣級領導和聯點單位人員現場督導,保障上下聯動,全力做好本轄區應檢盡檢人員安全有序。在居民排序采樣方面,采取一棟接一棟、一個單元連一個單元的順序開展核酸檢測,保障了檢測區域內無其他閑雜人員。同時,全轄區發動520名志愿者參與到工作中,為開展核酸檢測助力。
變化四:采樣服務規范更貼心
在多個核酸采樣點記者看到,除了嚴格落實好“二米線”間距的規定外,采樣區域的消殺、通道設置、點位布置等更加規范。記者從城西區衛生健康局獲悉,此輪核酸檢測中,城西區共設立了135個采樣點,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在選擇采樣點的地點、區域以及數量方面,呈散、多的特點,目的是讓采樣點位更加就近居民區,讓各轄區居民不用大范圍地走動,做到就近采樣。同時,消殺、物資配送、樣本轉運等方面,也是更加規范、有序,更加有質量地完成全域內核酸檢測工作。截至15日20時許,全區已完成31萬余人的核酸采樣工作,全域核酸檢測工作仍在有質保量地進行中。(記者:張國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