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15日,西寧市累計報告核酸檢測陽性人員達到54名。
14日晚至15日清晨,迅速組建省市區三級593人核酸檢測隊伍,投入核酸采樣人員4600余人,協調省市區三級及第三方核酸檢測實驗室21家,設置采樣點587個、采樣臺2123個,調度車輛1866臺,主城區實施靜態管理……當靜態管理和區域內人員核酸檢測工作啟動,以往熱鬧的城市,突然安靜了下來,全市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
這是一次“醫”線堅挺的“戰疫”!
6時20分,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的張占紅和同事們完成集結,前往各自工作的核酸檢測采樣點。7時許,她與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公安民警等到達錦程佳苑小區核酸檢測采樣點,開始做準備工作。
在露天廣場上,支起帳篷、擺好桌椅、清點物資、擺放采樣器械、手消液……8時許,開始上崗采樣。為了讓護目鏡不留一點縫隙,張占紅請同事幫忙,在額頭、面頰分別粘上寬膠帶。她淡淡地說:“有縫隙的話,呼出的氣容易使護目鏡起霧,會影響操作。”
“我們是按照樓號和單元有序來排隊的,我是第一撥。”一位居民走過來。張占紅的同事用手機掃了居民的采樣登記碼并核對信息。張占紅已準備好一根長長的取樣棉簽,“來,摘口罩,張嘴,抬一點兒頭,‘啊’……”她將棉簽伸進居民口中,在咽后壁上轉了一圈,“好了。”張占紅說著,麻利地將棉簽頂端折斷在裝有細胞保存液的采樣管里,擰緊密封。從登記到完成采樣,整個過程僅用了二十幾秒。
“我們小張操作熟練,手速很快!”旁邊的同事說。聽著同事的稱贊,張占紅有點兒不好意思地說:“干活兒時就想著我們手底下快一些,核酸檢測樣本早點送到實驗室,檢測結果就能出得快一些。”
這是一場“警”色閃耀的“戰疫”!
連夜開會,分發物資,安排點位,一桶泡面就是一餐,閃爍的警燈如一縷縷亮光照亮古城西寧的清晨……
6時,天蒙蒙亮,經過一夜的準備部署,西寧市公安局城中分局禮讓街派出所15位民警、輔警匆忙吃過早飯后,奔赴轄區4個核酸檢測采樣點。
伴隨蒙蒙細雨,城中區中心廣場核酸檢測采樣點的4頂帳篷已搭建完畢。禮讓街派出所所長張孟超到達現場后,與城管執法人員、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志愿者團隊負責人快速商議,確定由公安民警和輔警負責維持核酸檢測采樣點外圍秩序,并根據現場情況,配合其他工作人員引導前來采樣的市民掃碼、填寫個人信息,指引老弱病殘人員走綠色通道。
7時,在張孟超和輔警李海萍的相互配合下,采樣點入口處的200米警戒帶拉設完畢。
“此次區域人員核酸檢測,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已經按照轄區樓院的樓號、單元號安排了采樣順序,我們也改變了原來設置‘S’型警戒帶的計劃,在入口處形成2條直行通道。”張孟超向記者介紹。
核酸檢測采樣開始后,張孟超手持喇叭,一邊提醒現場群眾注意2米間距,一邊耐心細致解答群眾疑問。
自4月12日起,張孟超就和全所民警、輔警在卡口、執勤點值守,“連軸轉”的狀態下,雙眼已布滿血絲,而他們在現場奔走忙碌的身影卻顯得異常堅定:“抗疫,我們始終在一起!”
這是一場全民為“寧”守護的“戰疫”!
在城東區五一文化宮核酸檢測采樣點,市民按照2米間距有序排隊,現場秩序井然。
退休黨員管蓓蓉、劉穎是居民眼中的暖心“服務員”,無論是搬運物資,還是配合社區工作人員開展信息登記,亦或維持現場秩序,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微火不微,作為一名老黨員,抗擊疫情、沖鋒在前,我們義不容辭。”劉穎堅定地說。話音剛落,市民崔桂蘭因找不到提前準備好的核酸采樣碼著急起來,劉穎開始耐心地幫助她。隨后伴隨一聲“謝謝你啊!辛苦你們了!”,劉穎再次轉身繼續在現場忙碌。
“這幾日,居民都非常配合。”“居民的防疫意識都有所提高,自覺保持2米間距,核酸檢測采樣工作很有序。”“有居民的鼓勵和配合,再累都值得!”……社區工作人員紛紛感慨,群眾的理解、支持與配合無疑是全體抗“疫”一線人員逆行的動力,更是其戰斗的“底氣”。
搭帳篷、幫忙錄入信息、分類醫用垃圾桶……在位于西寧市城北區金座雅園二期的志愿者林萌已經忙碌了一個上午。人群中,她細心地做著引導:“我們設了綠色通道,老人可以優先做核酸檢測。”“你還懷著孕,當心腳下的警戒線。”……
“其實在溫情和團結面前疫情并不可怕,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會讓我們戰勝一切。雖然我是孕婦,但是我一點都不怕!”做完核酸檢測,居民游瑜清說。
“盒飯來了,醫護人員快先吃點吧,大家先來我這里錄入信息。”林萌緊接著說道。
今天,是主城區靜態管理的第一天,也是區域人員核酸檢測的第一輪,一張張堅毅的面孔、一句句暖心的話語,都讓我們看到,點點星光匯聚,便是璀璨銀河;同氣連枝、和衷共濟,這是我們戰勝疫情的最好姿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