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春回大地,又是一年春耕時節。4月10日,在樂都區高店鎮,隨處可見農民耕地鋪膜、搶抓春耕的身影,地里田間一派忙碌景象。
“前些年,這些田地還是雜草叢生,大片的土地白白浪費了,但從去年開始,荒地全部整平又變成了能種的好地,這可真是太好了!”高店鎮東門村村民王源久看著生機勃勃的田野說。
“黨和國家對糧食非常重視,但我們年紀大了種田也力不從心了,不過政府給我們想了個流轉土地的好辦法,我們不僅得了分紅,地也有人種了。”大峽村村民張文德豎起大拇指稱贊道。
看著在昔日的撂荒地里來回穿梭干得熱火朝天的土地平整機,共聯大蒜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成蕾說:“今年共流轉了30多公頃土地,計劃全部種植玉米,經濟效益預計在20萬元左右。明年將加大流轉土地面積,倒茬種植油菜、向日葵等作物,不僅保證土地的復種還要帶領農民增收致富。”
高店鎮鎮長李勝業表示,撂荒地復耕復種要把握春耕生產的大好時機,這樣才能打好全年糧食生產的基礎。為了全力保障大峽、東門兩村及周邊200公頃農田的電灌項目,鎮上進一步完善水利設施,解決澆水難問題,為復耕復種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從源頭上解決全鎮農村土地撂荒問題,穩定糧食生產,“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自去年8月以來,高店鎮堅持以黨建引領,堅決扛起耕地保護政治責任,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統籌、支部組織、片長負責、黨員帶頭”工作責任制,結合千名干部下鄉活動,收集群眾耕地困難,深入田間地頭摸底核實撂荒面積,共排查出撂荒地28.8公頃。同時組織開展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氣象推送,農機檢修服務、農作物田間管理等培訓,分類施策動員群眾采取復耕復種、合作社流轉、維修水利設施、社會化服務托管、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土地種植模式,確保撂荒地實現“零存量”。截至目前已復耕復種23.3公頃,整體呈現良好態勢。
高店鎮發揮黨建紅色引擎作用,讓“沉睡”多年的土地煥發了活力,把撂荒地變成了實實在在的“金土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