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切才仁和他身后的牦牛群。本報記者 尹耀增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叫花木切才仁,今年42歲,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央隆鄉阿爾格村。
以前的我是村里出名的“懶漢”。因為不想干活,只是靠著少量牲畜出欄、禁牧款、草場出租勉強維持著生計。
2015年,我被評為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時村里的第一書記多次上門給我講道理、講政策,看著身邊的人都在辛勤地忙碌著,我的思想也慢慢有了改變。國家的政策這么好,干部們這么關心我,讓我非常感動,決定再不能這樣懶下去了,為了早日過上幸福生活,盡快摘掉貧困戶這頂帽子,我開始思考怎樣擺脫貧困,如何提高生活質量。
2016年,村“兩委”及扶貧工作組了解到我思想有了變化,真正想干事后,他們很激動,動員我做大自己的老本行,發展牛羊養殖。
經過和妻子仔細琢磨,我下定決心發展白藏羊和野血牦牛養殖,利用“530”小額貸款5萬元、村集體經濟資金扶持10萬元購買了40多只適齡母羊,開始了我的養殖致富之路。
養了兩年羊后,手頭慢慢變得寬裕了,我就把羊全部賣掉,專心養牛。經過這些年的悉心照料,我的野血牦牛已經繁殖到230余頭。
除了養牛之外,我還是鄉里的保潔員。去年我的家庭年收入已經達到24萬余元,下一步,我準備擴大圈舍規模,再買些牛犢,把養牛的事業做大做強。
為了掌握養殖技術,花木切才仁努力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難,積極學習養殖知識,通過勤奮刻苦的摸索,慢慢掌握了養牛的看家本領,也成為村子里公認的家庭獸醫。
誰家養牛遇到了困難,只要一個電話,我就上門幫他們解決。
走進花木切才仁的新房子里,新沙發、新電視、新茶幾,什么都是新的,房子也收拾得干凈整潔。
之前,我住的是危房。2016年,第一書記幫助我申報了住房改造項目,當年完成房屋建設,還獲得了55000元的國家補助。因為我的草場沒有機井,取水較遠,縣水利部門為我打了一口機井;鄉政府給我安排了環衛工人公益性崗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真的很感動。
這些年黨的政策確實好,通過養牛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這些牛就是我的錢袋子,以前做夢都想著脫貧致富,現在夢想成真了,對于一個牧民來說,國家扶貧政策這么多,現在的老百姓干啥都有信心。
7年過去,昔日好吃懶做的我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從村里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變成了養殖大戶。我們全家不僅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還獲得了“脫貧致富光榮戶”的榮譽稱號。
除了這個房子,我還買了一套房和一輛越野車。
我的日子現在好了,也要想辦法幫助那些還不如我的人。去年,我借給索南才讓10頭母牦牛,讓他發展生產,現在已經繁殖了50多頭小牛犢了。
為了幫助更多人,去年我提交了入黨申請書,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今年7月我就要轉正了,成為正式黨員后,我將帶動全村、周邊的人全部富起來,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
自開展精準扶貧以來,我先后享受了項目房、機井建設等惠民項目,現在娃娃也免費上學,我們為國家的強大而感到自豪。
2019年12月28日,我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一天,盼望多年的大電網終于接通了,讓我們永遠告別了靠洋蠟和光伏板照明的日子,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關心幫扶。
關鍵詞: 養殖大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