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農事漸起。在灤南縣東黃坨鎮3萬畝煙薯種植基地,機器轟鳴,繁忙的身影在田間穿梭。“我們采用的是雙層覆膜技術,要比常規裸地紅薯提早收獲一個多月,還可以二茬兒種植白菜、蘿卜等,前薯后菜,錯季銷售,大大提高了百姓收益。”煙薯種植大戶劉俊剛的臉上洋溢著對豐收的期盼。
在廣袤的灤南大地上,30萬畝冬小麥已全部返青,農民們正在加緊追施底肥、澆返青水;26萬畝玉米、23萬畝花生也相繼開始了春播;采用工廠化育秧模式,推動全縣21萬畝水稻秧苗育秧工作全面展開……一幅102.56萬畝的春耕春忙“畫卷”正徐徐展開。
今春以來,灤南縣農業農村局在牽頭做好農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加快農業生產步伐,摸清底數,壓實責任,以強有力的舉措推動春耕備耕工作有力有序開展。
積極爭取省級以上項目資金7475萬元,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區建設、農作物全程機械化、農業創新驛站建設、農田淺埋滴灌節水技術試點等30個農業重點項目,補齊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提高糧食生產科技含量,為糧食安全生產提供技術、資金支撐。
開展農業投入品檢查百日攻堅行動,重點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農藥殘留超標”等違法行為,全面凈化農資市場環境。累計出動執法人員97人次,對全縣146家農資經營門店進行了專項檢查,未發現假冒偽劣農資,市場農資儲備充足,秩序井然。
以綠色生態為導向,通過系統監測、發放病蟲情報等及早預測病蟲害,嚴密監測防控麥田病蟲草害發生趨勢,指導農民科學綠色防控。發放安全生產宣傳資料2600余份,出動檢查車輛100余輛、連續督導檢查6次,有效遏制和預防各類農業機械事故發生。
全縣春季需要化肥、種子等生產物資保供的農作物面積為110萬畝,目前已備足化肥2.64萬噸,調運1.36萬噸;備足種子0.458萬噸;備足農藥107噸,調運109噸。春玉米和花生種子,種植戶自存和縣內庫存基本可滿足需求。(記者邢丁 通訊員姚雪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