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23日是第27個世界讀書日,關于讀書的話題引起市民網友的熱議。你是否還記得,上次讀完一本書是什么時候?繁忙的工作之余如何保持閱讀習慣?記者采訪了3位讀書人,請他們講述自己的閱讀故事。 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如今,在大街小巷、公交車站,無論是來去匆匆的行人,還是等車的乘客,人們低頭看手機,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當我們每天被各種信息包圍,仍有不少人在繁忙中靜下心來細細品讀一本書,慢慢讓閱讀成為習慣。 姚建君是西寧讀書會的發起人。讀書會成立以來,姚建君經常會和愛讀書的市民聚在一起,大家或是探討一本書的內容,或是分享各自的書單,尋找書中的“詩與遠方”。 在姚建君看來,讀書會不僅為愛讀書的市民搭建了交流的平臺,而且在大家的分享和探討中,影響著更多市民參與到讀書的行列中。 分享自己的創業經歷和閱讀習慣時,姚建君說,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閱讀習慣,每周末抽出一天或半天的時間,手捧一本書,沉浸其中,是他最放松,也是最享受的時刻。 “尤其在創業之后,大量的閱讀不斷拓寬著我的視野。我們工作生活在當下,但如果僅憑當下,可能會產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偏差。在面對事業上的各種難題,讀書讓我學會從更多維度、更長周期來解決我們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姚建君說。 讓每天都成為“讀書日” 4月23日,在首屆全民閱讀大會上,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了第十九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報告指出,2021年,我國成年國民的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76本,電子書閱讀量為3.3本。 看到這個數字,有市民感慨自己讀書的熱情趕不上囤書的熱情,但市民蔡先生的書單中,每年閱讀的書籍超過20本。 “80后”蔡先生從小就愛看書,也愛買書,家庭藏書量有700冊以上。在他的書架上,哲學、藝術、歷史、散文、隨筆的書籍占據大多數。 “其實對我來說,每天都是‘讀書日’。雖然平時工作挺忙的,但每天我都會抽出至少1小時用來看書。家里的茶幾上、書桌上總會放著書,這樣就可以利用一些零碎時間,隨時有書可看。”蔡先生說,讀書和買書也是他多年的習慣。雖然小時候家里的讀物有限,但他認真閱讀著每一本書籍,被書籍里的精彩故事吸引。工作后,不管是去旅游還是出差,他都會逛一逛當地的圖書館和特色書店,順便買幾本書帶回家。 工作之余,蔡先生更愿意走進圖書館、書店讀書。在他看來,閱讀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和環境,只要心靜下來,讀一本好書就是自我充實的過程。 如今西寧的各大書店和圖書館為讀者創造了良好的閱讀環境,讓一本本紙質圖書在城市中漂流穿梭,也把閱讀之美傳遞到城市的每個角落。 在閱讀中感受城市的書香墨氣 疫情發生前,在青海省圖書館、西寧市圖書館,門前排起的長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人們放下手機,在書店捧起一本書細細品讀豐富了假期生活。讀書學習,成為西寧這座城市的新風尚。 “每個月我都會制訂閱讀計劃,要精讀1本至2本專業書籍,泛讀5本左右其他書籍。”市民張婧向記者分享著自己的閱讀故事,每月讀幾本書的習慣,她已經保持了很多年。工作日的時候,她會利用休息時間讀電子書,周末或者節假日讀紙質書籍。 每讀完一本書,張婧都會在筆記本上標記下來,2021年,張婧閱讀的書籍有40本。 作為圖書館的館員,張婧對閱讀也有著更深的感悟。她說,遍布在西寧的各個圖書館、流動圖書服務點、24小時借閱圖書館,讓借閱觸手可及,構筑起西寧書香縈繞的閱讀空間。在圖書館,看到早起排隊的年輕人,更是讓她感受到大家積極向上的學習精神。
關鍵詞: 成為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