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8日一大早,新建的牛棚中,韓延寧精準熟練地把飼草料送到食槽中。
“決定回鄉創業,也是深思熟慮的結果。一方面村里有發展養殖業的基礎,另一方面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各類政策都向農村傾斜,在農村創業平臺更好!”韓延寧笑著說?!氨逼狈掂l養牛,在村里曾是左鄰右舍茶余飯后熱點話題。
1976年,韓延寧出生在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孟達山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這個村地處縣城南部山區,山高坡陡,信息閉塞,是循化縣自然條件較為惡劣且交通不便利的村落。
“家里雖有二三十畝地,但靠天吃飯,掙不了錢。”正因如此,上世紀90年代,像同村大多數人一樣,16歲的韓延寧走出大山謀求出路。從玉樹藏族自治州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再到北京,謀生之路,就像村里的那條盤山路一樣,蜿蜒崎嶇。二十多年間,他在格爾木當過司機,在天津擺過夜市,還在北京開過面館。
就在韓延寧靠著自己的努力讓家里的日子越過越好,村上的基礎設施有了明顯提升:公路硬化,解決了村民生產、生活出行難的問題;維修水庫,解決了灌溉難的問題;實施“高原美麗鄉村”,路燈、健身器材、籃球場等相繼配套……
當然,除了變化,在外闖蕩多年的韓延寧也看到家鄉隱藏的潛力:耕地、草山資源充足,有發展養殖業的基礎和優勢。而且最近幾年,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市場需求空間日益增加,牛羊養殖仍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就這樣,經過兩年籌備,2016年,敢想敢做的韓延寧注冊成立的循化縣胖子農牧開發有限公司正式運轉起來,第一步就從澳大利亞引進了60頭奶牛。
第二年開始,為了降低成本,韓延寧開始流轉村上撂荒的土地,自己種植飼草。在種植和養殖同步發展的同時,韓延寧又把目光對準了奶制品加工,嘗試生產酸奶、酥油、曲拉等產品,于2018年,在縣城開設直銷店,實現了種植、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
“以前想方設法往外跑,現在都愿意回村發展?!表n延寧說,經過幾年努力,如今公司已經頗具規模,奶牛由原來的60頭,增加到了308頭,牛奶日產量2噸,每年種植飼草800多公頃,節省成本40萬元,公司實現年產值500萬元,凈利潤達120萬元,是街子地區乃至全縣小有名氣的產業大戶。這個過程中,村黨支部、鄉鎮黨委政府、縣農業農村部門及省市相關部門最大程度地給予了扶持和關懷,實實在在地幫他解決了不少困難。
像他這樣回鄉創業的并非個例,在街子鎮采訪時記者了解到,隨著循化縣經濟建設不斷發展,街子鎮各村掀起農民返鄉創業熱潮。特別是最近幾年,280多名多年在全國各地從事餐飲、銷售及在川藏線從事運輸業的農民,搖身變成村內致富帶頭人。
“他們憑借在外打拼的經驗和學習的先進技術,結合循化縣發展實際,創辦了辣醬廠、飲料廠、養殖場、農畜產品加工廠等一批中小型企業,對帶動就業、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同時,在黨支部引領下,各村利用當地旅游資源,發展獨具特色的民族餐飲旅游業,以巧艷姑、伊拉斯、絲路情等為品牌的特色民俗農家院達23家,實現年收入414萬元;加油站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成為我鎮群眾增收致富的新渠道?!苯肿渔傸h委書記韓平良說。
為了讓更多像韓延寧這樣有闖勁、想謀事、肯吃苦、能辦事的農民返鄉創業,今后,街子鎮將以黨委引導,村黨支部搭橋,黨員帶頭參與的模式,借鄉村振興的東風,提供各類創業平臺,給予政策和融資幫助。同時,組織各類創業就業培訓,加強對返鄉創業農民的技術指導,讓農民返鄉創業更有底氣,為鄉村振興不斷注入內生動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