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4月初,海北大地還在醞釀著春的到來,花兒有了小骨朵,草兒零星散落,柳梢已經變得柔軟,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迫不及待要叫醒春天。
西海全媒體“春行青海”采訪組到達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導航地圖上,一道蜿蜒的“藍色帶子”引人注目,這條悠遠的藍色軌跡就是浩門河(大通河),一條養育兩岸百姓的母親河。
和當地老人攀談,才知道浩門河的故事有很多。
我很美很溫柔
我叫大通河,這里的人都叫我浩門河,我可是湟水的主要支流,湟水又是黃河上游的重要支流。我的源頭叫加巴尕當曲,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縣沙果林那穆吉林嶺東端,后流經木里盆地、江倉盆地、默勒盆地、門源盆地,在門源縣克圖以下逐漸轉南東流,再轉南流至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與湟水匯合,我的長度有554公里。
多少年來,我用清澈的水流滋養著兩岸的百姓。因為在門源,我匯集了從附近的達坂山上流淌下來消融的雪水,也匯集了山上、地下滲出來的泉水,所以水質清澈,水流湍急且特別冰涼。水中存活著一些活蹦亂跳的魚。有鯽魚,人們也叫它為浩門魚;有鱒魚,人們稱為花魚;還有一種鯰魚,人們稱之為狗魚。
這里有一群活潑開朗的孩子,經常來我這邊玩耍,段婷就是其中一位。段婷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初,曾經是浩門農場學校里的一員。她眼中的浩門河清澈且充滿童趣。
“我對浩門河記憶猶新,小時候,尤其在夏天,河邊非常美,油菜花燦爛奪目,草場綠油油的一大片,河邊的小花有各種顏色,最幸福的就是放學后和朋友們去河邊捉魚,快樂至極?!比缃?,段婷已經到西寧一所學校任教,她兒時的記憶中,滿滿都是浩門河的美。
那時候的我,因為水質清澈和水量豐沛,是眾多兄弟姐妹中的佼佼者!
我自在我快樂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我最柔美的時代。那時我的河灘很寬闊,從山腳到村莊有幾公里寬,橫貫中間的就是日夜奔流不息的我。河道曲曲折折,有些地方偶然分出一些岔河道,但總是走不遠又合并到了一起。
河床內卵石密布,大大小小、形態各異,河面寬窄不一,有些地方寬數十米,有些地方只有三五米寬,河岸兩側過去都是叢生的黑刺、沙棘、紅柳等耐寒灌木,密密匝匝,盤根錯節,非常茂盛。
灌木叢中經常有小型動物出沒,常見的有野兔、野雞、野鴨、藍馬雞,還有狐貍和狼,早期這里還有一種很珍貴的動物叫“麝”。樹叢中最多的還是各類小鳥,有麻雀、喜鵲、布谷鳥,還有翠鳥、畫眉和百靈鳥等,它們成群結隊在樹林子中啁啾,每當我流經一片小樹林時,最動聽的就是一群群“撲棱棱”競飛的鳥兒唱歌。
那時候,我見證著這里人們幸福的生活。李浩文是土生土長的門源人,今年49歲。他說:“清澈的母親河河畔鳥兒特別多,很多鳥我們都沒見過,很漂亮。還有河兩岸的沙棘,密密麻麻,夏天吃著‘酸蜜蜜’,在河邊行走,別提有多自在了。我和你嫂子就是在這河邊相識相戀的嘞。”如今,李浩文還在回味沙棘果實的美味。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我見證著社會變遷,我見證著時代發展。
我受傷了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我的河灘上熱鬧非凡,一些愛好廣泛的人為尋蹤鳥兒而來,我的鳥兒朋友們都害怕被捕捉,逐漸離開了我。為此我傷心了很久,我感到害怕和孤單。
再后來,大概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有人開來了鏟車、推土機,朝著我的植物朋友們駛去。他們刨沙子、找紅柳根,聽說,我的河床里有沙金,黑刺坨做的根雕也很值錢。
漸漸的,我的魚兒朋友也少了,兩岸的灌木叢中見不到悠閑散步的朋友了,樹林里動物朋友的身影也少見了。
我流下了眼淚,我變了顏色,我不美麗了。發現我變了的,還有這里的村民?!翱吹皆浤敲疵利惖暮崎T河變了樣,我很傷心,這是養育我們的母親河,不能在我們這一代斷掉?!?3歲的馬文奎是門源縣麻蓮鄉下麻蓮村黨支部書記,看到受傷的浩門河,他憂心忡忡。
我們彼此守護
這樣的傷心大概持續了5年,保護我的人來了,短短幾個月,他們查看了我所有受傷的部位,把傷害我的人全部趕了出去。
保護我的人越來越多,他們在我身邊安裝了防護欄,重新種上了樹木。6年前,一名護林員來到我身邊,垃圾沒有了,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他的團隊,我的朋友越來越多。
“我們是浩門河畔的護林員,每天的任務就是保護河邊的環境,有垃圾及時清理,同時還要做好防火安全?!毕侣樯彺宕迕耨R得財今年50歲,他有了一份保護生態環境的固定工作,和他一起的村民還有十五六名,大家共同守護著浩門河。
他們就是幫我趕走開挖掘機的人,為了從源頭治理浩門河,門源縣國土資源局執法監察大隊沒日沒夜駐守。
“當時,我們聯合各部門開展打擊亂采亂挖和偷采礦產資源行為。清理私采亂挖石料窩點54處,清理整頓沙石料40.25萬立方米,完成回填治理2.52萬立方米,清理無主沙石料堆2.89萬立方米,查扣沙石料33.86萬立方米,有效打擊了私挖濫采沙石資源的違法行為?!遍T源縣自然資源局副局長馬學平說,2017年,門源縣對69個違法圖斑按違法主體進行并案,并案為22宗,已立案22宗,結案22宗,收繳罰沒款共計442.2797萬元。
從2017年起,門源縣以“加快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現格局優化、系統穩定、功能提升”為目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項目資金,全力推進縣鄉村三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分與規范化建設、14處無主廢棄礦山治理、大通河流域和11條支流環境整治與生態功能提升、門源縣污水處理廠原位提標改造與截污納管等項目,大通河流域及周邊村莊174平方公里的環境得到全面治理和優化,水綠岸美、河暢山青的自然畫卷美不勝收。
我的美麗重現,我的好朋友們都回來了,還多了新的朋友,比如黑頸鶴,沙棘叢也日漸茂盛。
人不負我,我定不負人
看到了朋友們的守護,我想,一定不能辜負朋友們。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領略著我的芳華,有些村莊開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打造了集生態養殖、旅游觀光、民俗體驗、野營露宿、高原養生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服務產業。
珠固鄉東旭村、浩門鎮頭塘村、蘇吉灘鄉蘇吉灣村、泉口鎮腰巴村、仙米鄉大莊村等一批鄉村旅游示范基地從西到東亮麗而生,以生態綠色為主基調的旅游服務產業正在發展壯大。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生產經營模式,門源縣基本形成以食用植物油、青稞系列產品、牛羊肉制品、奶制品、蜂產品、飼草、香菇、蕨麻初加工為主的農畜產品加工鏈條,建立綠色農業生產基地兩個。“門源青稞”“門源小油菜籽”獲農產品地理標志,“門源縣小油菜籽”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潺潺的河水流經了孩子們曾經捉魚的地方,又流過了一個個富足的村莊,講述著“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故事,悠遠流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