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在西寧市此次新冠疫情中,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自覺把疫情防控作為檢驗作風、鍛造能力的試金石和磨刀石,迅速響應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部署,號召黨員干警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居家黨員百余人迅速向社區報到,家住城東區的56名黨員干警組成了志愿者先鋒隊,火速集結,亮劍“疫”線,強力展現了對黨的忠誠、責任與擔當。每天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共同做好社區靜態管理、發放出入通行卡、排查返青返寧人員、引導群眾購買生活用品等工作。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志愿者在搬運物資
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志愿者在維護秩序
4月的西寧春寒料峭、乍暖還寒。自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以來,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的志愿者們無怨無悔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到了疫情在哪里,黨員干警就沖鋒到哪里。在韻家口鎮抗疫點,法院志愿者們化身“志愿紅”“守護白” ,每天早上8時,準時抵達各自的崗位,進行當天的現場秩序維護、核酸信息采集、全面消毒消殺;積極引導老弱群體走綠色通道,組織群眾在超市有序購買生活用品;一遍遍地提醒群眾做好個人防護、戴好口罩、保持2米線安全距離,為群眾搭起安全防護墻。西寧法院志愿服務隊值守的周家泉社區,老舊小區居多,老年人比較多,還有一些小區沒有物業,管控難度大,給志愿者們帶來了很大的工作壓力。
但他們決心不變、耐心不減,從清晨到夜晚,隨處可見貼著“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標識防護服忙碌的身影,“請大家下樓做核酸”“請保持兩米安全距離”“請打開手機用微信掃碼登記”“請把口罩戴好”,這些聲音一遍又一遍地回響在社區的各個角落里。
對奮戰在物資分發組的志愿者來說,從腦力勞動者到搬運工的轉變,就是一聲令下立即就位。每天都是重體力活,一車車的抗疫物資,動輒十幾噸,甚至幾十噸,這些抗疫物資,需要志愿者們小心地進行裝卸、登記、搬運,物資箱大小不一、輕重不等,有的物資箱需要多人合力抬送……一箱箱貨物在志愿者手中有序流轉、擺放整齊。期間,不管是中午休息,還是在半夜三更,只要一聲令下,他們便迅速抖落一身疲乏,再次返回投入工作。
“現在需要志愿者搬卸物資,請大家十分鐘后在樓下集合!”4月18日晚11點47分,市法院支援城東區發改局物資保障工作小組的群里收到這樣一條信息,剛到隔離酒店休息片刻的20名法院“搬運工”,短短5分鐘就集結完畢,立即趕往物資轉運地點。凌晨的氣溫已接近零度,當三輛載滿物資的貨車到達,20名志愿者立刻裝卸物資,核實清點……他們在寒風中緊張地忙碌8個多小時,才將所有物資都搬運到指定地點。
這樣忙碌的夜晚還有多次,志愿者們隨時聽候調遣、隨時出發行動。在十幾天里,西寧中院支援城東區物資保障的志愿者們,協助搬運裝卸了80余噸物資。
法官陳貴是“搬運工”里年紀最大的同志,但工作勁頭可是一點也不輸年輕人。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越是重要關口、越見精神品質,越是關鍵時刻、越見擔當作為,大家都清楚,他們不僅僅是法院人,此時此刻還是秩序員、引導員、消殺員、送菜員、信息錄入員……多重身份轉換,不變的是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他們看到過社區群眾伸手點贊的肯定,聽到過老奶奶“辛苦了”的問候,收到過小朋友自制的花環……一名法院志愿者由衷地感嘆:疫情防控是一場大戰,也是一場大考,只要我們廣大干部群眾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舟共濟,一定能筑起疫情防控的“鋼鐵長城”,全面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
關鍵詞: 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