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4月28日,西寧野生動物園一只剛出生4天的禿鷲與大家見面,這是國內首只人工繁育禿鷲,表明我省在高原猛禽繁育技術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2月24日,西寧野生動物園的禿鷲夫婦“烏云”和“黑土”,在猛禽谷東北側山坡上的窩內產下一枚卵。之后58天的孵化過程中,禿鷲夫婦頻繁遭到鄰居高山兀鷲、喜鵲等的騷擾和破壞,巢穴越來越簡陋,不得不長時間在地上孵化。盡管孵化條件異常艱難,但是禿鷲夫婦并沒有放棄,直至小禿鷲的誕生。
4月24日上午,小禿鷲堅強破殼,取小名為“小黑”。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齊新章介紹,可能是地面溫度低、濕度大、透氣性差的緣故,小黑的發育狀況不太好。不幸的是,僅出生一天,小黑被父母銜出巢外棄養,滾到10多米深的谷底。所幸,半小時后小黑被飼養員發現,并及時送到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ICU(重癥加強護理病房)搶救。經過數小時的搶救,到4月25日晚,小黑逐漸恢復活力并開始進食。目前,小黑身體狀況穩定,工作人員24小時看管監護。
禿鷲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形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棲息范圍較廣,生活在海拔2000米至5000多米的高山,主要以大型動物的尸體和其他腐爛動物為食,被稱為“草原上的清潔工”。
近年來,我省在高原猛禽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繼2017年首次人工繁育高山兀鷲之后,2019年、2021年、2022年連續3年成功繁育高山兀鷲,填補國內猛禽人工繁育的空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