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職稱是衡量專業技術人才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主要標志。近年來,青海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不斷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讓職稱真正回歸人才評價的本質。以能力業績論英雄,注重職業操守,突出創新實績,讓干得好的評得上。
抓制度保障,加快推進各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出臺《青海省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制定高校、衛生、工程、農業、自然科學研究等23個職稱改革實施方案和32個評價標準,為各領域、各行業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暢通渠道、搭建平臺。
抓改革創新,職稱評審從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將“破四唯”和“立新標”貫穿于人才評價全過程,創新以德為先、德才兼備,不唯學歷拼能力、不數年頭論業績、論文不是硬杠杠、獎項成為加分項的評價機制,為人才“松綁減負”,在全社會樹立了“憑實績論英雄”的評價導向。
抓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改革配套文件。打破職業發展“天花板”,將所有系列職稱等級設置到正高級,增設黨校人力資源培訓、快遞工程2個特色專業,建立55項專業技術類職業資格與職稱互認機制。搭建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立交橋,建立職稱申報“直通車”制度,對創新突破、成果轉化取得顯著成效的人才,根據學術技術貢獻直接認定相應職稱,不斷增強人才成就感、獲得感。
抓短板弱項,推行基層人才職稱評聘“地方糧票”。聚焦基層人才發展難題,在基層衛生、教育、農林牧水草等領域建立“定向評價、定向使用”評聘機制,單獨制定評價標準,專門制定“兩拓展、一保障”和“三長、一突出”支持傾斜政策,2255人取得基層“雙定向”職稱、在基層兌現了待遇,讓會干、能干、苦干、實干成為基層人才職業發展的度量尺。
抓簡政放權,充分發揮用人主體主導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下放39個職稱評委會中高級職稱評審權,推動高校、醫院、科研院所及人才密集企業開展自主評審,全面推行“雙公示”“雙隨機”“四強化”“六公開”和誠信承諾與失信懲戒制度,建成“青海省職稱評審系統”,全省各級各類職稱評審實現全流程“無紙化”和“一網通辦”。
抓管理服務,打造良好選才用才環境。打破地域、戶籍、人事關系等制約,鼓勵支持民營企業、非公經濟組織、民辦機構等人才在青申報職稱,完善以市場評價為導向的職稱評審標準,出臺暢通選才渠道、健全評價機構、簡化工作流程等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服務“7條措施”,有力促進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近兩年,有8000余名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取得相應職稱,有效激發了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關鍵詞: 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