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我叫王永孝,今年32歲,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鎮泉水村村民。作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5年前,我辭去外地工作,返回家鄉發展種植產業,5年多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2017年,我高中畢業考入了湖北荊楚理工學院,作為農民的孩子,天生就對農業感興趣的我,選擇了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大學畢業后,為了拓寬眼界,豐富閱歷,我繼續“南下”,前往福建找工作。
雖然在外漂泊,但我始終沒有忘記家鄉,時刻關注著家鄉的“一舉一動”,當看到村里枸杞種植業越來越紅火時,我決定辭去福建的工作,返回家鄉干一番事業。那會兒想法很簡單,實踐所學,順便也帶有一些為家鄉作貢獻的情懷。
2016年,回到家鄉后,剛開始覺得農村生活很枯燥。每當我站在廣闊的田間地頭,還是會想起大城市的繁華景象,理想、彷徨反復在內心交織。最終,我還是堅定了自己的選擇,我是農民的孩子,我要為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做點事情。
信念的堅定,使我躊躇滿志。我開始種植枸杞,為了增產增收,我經常到市區農技站找農技員請教問題,得到“真傳”后,我就會在地里進行實驗,久而久之,我的枸杞收成越來越好。
經過幾年努力,枸杞種植讓我們家的日子逐漸富裕起來,但同時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由于藜麥、枸杞等經濟作物的經濟效益明顯較高于糧食種植,導致村里種糧面積不穩,農戶種糧積極性不高。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我決定從自身做起,響應國家“毫不放松地抓好糧食生產,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钡奶栒伲e極發展糧食生產。
2021年,我成立了“永孝種植場”,將40公頃耕地全部用于小麥種植。并按照農技員的話——要想穩產高產,就要在科學管理、精選良種、合理施肥和運用農業科技技術上下功夫。
由于種植面積大、勞動力匱乏等情況,加大資金投入、探索實施機械化田間作業是必然。但擺在我面前的第一道坎,就是資金問題。
面對困難,我第一時間想到了駐村工作隊,我把自己的想法和遇到的困難全部告訴了工作隊,工作隊非常贊成我的想法,更重視我的困難。
他們一邊聯系農機部門,一邊帶著我“跑貸款”,經過多家咨詢,最終幫助我在尕海信用社成功貸出了一筆錢,農機部門的技術人員也先后數次到村里實地考察,為我推薦適合村里田間機械作業的農機具。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多方幫助下,加上自籌的20萬元,我為種植場購置了播種機、旋耕機、55馬力拖拉機、打藥機等各種農機具。在實現機械化田間作業的同時,也為村里及周邊村落探索適合農業生產田間機械化作業的新路子起到了推廣作用。
2021年,我成立的“永孝種植場”小麥總產量達228噸,平均每公頃產糧5700公斤,創下村里歷史產量新高,年收入達18萬元,名列村里種糧大戶之首。與此同時,由于種植場規模不斷擴大,我還為村民相繼提供了十多個就業機會,種植小麥的成功,又讓村民們看到了走種糧致富之路的希望。
眼下,正值春耕備播的關鍵時期,我和村民早出晚歸,不辭辛苦地在地里耕作。今年,我將把耕種面積擴大到66公頃,預計糧食產量將達到400噸。我相信,一條實現規模種植、產生規模效益的產業化經驗之路,一定會在我們泉水村越走越寬。
關鍵詞: 第十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