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報商城”工作人員正在分揀物資。攝影:陸廣濤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喂,110嗎?小區里有疑似來自疫區的車輛和人員,趕快過來排查啊!”
“喂,110嗎?我們家人需要緊急就醫,能不能幫幫忙啊!”
……
西寧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接警大廳里,報警電話此起彼伏……
疫情防控期間,指揮中心全體民輔警全員全時在崗,9個接警席位,24小時堅守崗位。
5月7日零時至5月13日15時,共接報警23248起,除去無效警情以及其他警情,涉疫求助、涉疫糾紛,涉疫警情11965起。日均接警量3500余起,最高達4500余起。按照這個數據簡單計算,每個席位每天的接警量近400個。
這是什么概念?按照一個警情平均需要接聽電話3分鐘算,一個崗位上的接警員要連續說話近20個小時!
為了第一時間受理人民群眾的訴求,他們渴了都不敢喝水,因為上廁所的短短數分鐘就可能導致許多群眾的需求無法得到及時受理。
“您好,請別著急,城中區的民警很快趕去幫您!”“您好,這里是110,請問有什么可以幫您!”……接警員賈文花的午餐從13時吃到了15時還沒吃完,早已涼透了。
今年35歲的賈文花從警12年,黨齡14年。從5月7日到13日,她就像一輛加足馬力的汽車,奮勇向前,從白天到黑夜,信息、命令上傳下達;溝通、協調內聯外通……小小的電話席位就是她的戰場。
她是雙警家庭,丈夫在城北公安分局工作,夫妻二人在不同崗位上投身疫情防控工作。由于家中老人都在外地,年幼的孩子只能臨時交由鄰居照顧。
“特殊時期,我們都是警察,都是黨員,我們不上誰上。家中有困難也沒關系,我們有好鄰居幫忙。我相信,等孩子長大了,不僅不會怪我們,還會為自己的爸爸媽媽感到驕傲呢!”賈文花一臉疲憊卻始終面帶微笑。
接警員肖文霞的嗓子已經啞了,她從包里拿出潤喉片放進嘴里,只為了能夠用清楚的聲音來回應群眾的訴求……業務熟悉、認真負責,快速、精準、高效處置,是同事們對她的評價。
“想家嗎?”
“怎會不想。但是我們回家了,群眾的家誰來守護?”
此時此刻,在人們看不見的幕后,在電話的一頭,西寧市公安局指揮中心民輔警們依然用聲音、語言、數據傳遞著溫暖與安寧。
西寧,線上的抗疫力量遠不止于此。
5月13日8時30分,西寧市城北區陶昕學校線上升旗儀式開始,學生們身著校服,戴好紅領巾,在電腦、手機屏幕前嚴肅而認真地等待國歌奏響,整齊的著裝、標準的隊禮、莊嚴的表情。盡管是特殊時期,不能去學校上課,但是升旗儀式、早操、上課、作業、德育……一樣也不少!
學校要求各班建立“每日一詢”機制,班主任、任課教師、家長通力合作,每天對居家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心理活動進行詢問,關心、鼓勵孩子們服從疫情防控要求,安心居家學習生活。
“陶昕學校的老師們既是核酸檢測點負責信息采集工作的‘大白’,又是云課堂上的‘網絡主播’。按照西寧市教育局‘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全體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和釘釘平臺準備各項線上教學工作,推送視頻或線上直播為學生授課。”陶昕學校校長夏海軍說。
在閉環管理的賓館內,老師們結束作為“大白”的工作后,開始批改當天孩子們提交的作業。一篇篇字跡工整的練習、一幅幅童稚的抗疫繪畫、一首首自學演唱的抗疫歌曲、一個個主動承擔家務勞動的視頻……天已經很晚了,他們依然還在線上及時給孩子答疑解惑。
“今天我們班孩子的數學練習質量特別高,但是有幾個共性問題,明晚我要開一場直播。”一年級數學老師夏家意一邊說一邊做著記錄。
“在這幾天的學習中,我們看到同學們學會了分享、學會了改錯、學會了體諒、學會了感恩。”張碧輝老師說,莫道浮云終蔽日,疫情散去霞滿天,我們期待與孩子們盡早重逢。
再把鏡頭轉向線上民生商品的保供現場。
已是5月12日凌晨2時許,位于西寧市火車西站的黨報物流城市生鮮配送基地仍是燈火通明,訂單數量百倍暴增……
2660平方米的標準化生鮮配送基地內,農殘檢驗區、貨品驗收區、分揀操作區、備貨區、投筐區合理分布,工作人員緊張有序進行各類商品的分揀、打包、搬運、裝車。
李雅南和同事相互配合,熟練地將一捆捆新鮮翠綠的蒜薹按照不同重量分裝。他說:“這幾日,‘青報商城’的訂單量持續增加,我們休息時間不足四個小時。但一想到我們加快分揀速度,客戶就能早一點收到蔬菜包,再累都值得。”
西寧市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青海日報社官方電子商務平臺,“青報商城”圍繞米、面、油、肉、蛋、奶等八大類日常生活用品,竭力保障生活物資供應,將每一份新鮮送到市民手中,彰顯應有擔當。目前,每天線上訂單1200余個,41輛保障車輛將所有訂單及時配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