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近日從青海省民政廳了解到,今年我省將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明晰5個圈層對象范圍,明確政策措施,打通鏈接渠道,構建操作程序優化、保障標準科學、政策有效銜接的分層救助體系。
在構建多層次救助體系中,我省將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建立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根據困難程度和致困原因,劃分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等救助圈層,會同相關部門對這些低收入人口運用不同的救助政策實施兜底保障,形成綜合救助格局。
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創新發展急難社會救助,對群眾的緊急性生活困難,通過采取“小金額先行救助”“跟進救助”等方式,提高救助的時效性。逐步取消戶籍地、居住地申請限制,探索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及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建設,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重點聚焦脫貧不穩定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開展定期核查、定時監測,建立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救助。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健全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社區)組織重要工作內容,國家公職人員和承擔群眾服務工作的企事業單位、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等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難以為繼的,應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將低保、特困人員、小額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提高基層社會救助服務能力,簡化工作程序,能通過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取得佐證信息的,不得再要求申請人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簡化審核審批流程,提升臨時救助效率,急難型臨時救助要在24小時內實現先行救助,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方便、更加快捷也更加有效的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