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臨近7月,撥開層層包裹的祁連山,浩門河畔的油菜芬芳醉人。
歷經170多天,門源“1·08”6.9級地震抗震救災即將全面轉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
6月29日,我省全面啟動門源“1 ·08”6.9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資料圖片)
上午11時,來自門源縣各鄉鎮的干部群眾、企業建筑工人來到位于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西關路道路建設項目現場,靜待啟動儀式開始。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海北州科學有序、有力有效推進門源“1 · 08”6.9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完成《門源“1·08”6.9級地震(青海災區)災害損失評估報告》,并從州級層面初步編制《門源“1·08”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初步實施方案》,方案涉及住房、交通、城鄉、生態環境、產業、防災減災救災等“七大工程”50個項目,預計總投資25.5億元。
“要全力以赴推進災后恢復重建各項工作,以更高標準、更快速度、更高質量建設好新家園,如期打贏災后重建攻堅戰。”門源縣委副書記、縣長馬曉峰的表態明確而堅決,“一定要以災后恢復重建作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項目、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力以赴,不負門源人民的殷切期盼。”
“要把省委的‘規劃圖’、州委的‘施工圖’,高效率高質量地轉化為災區人民的‘實景圖’。”“要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督促建房戶和項目施工企業嚴格按圖施工,加密巡查監督頻次,真正實現進度有時序、質量有保障,切實把工程建成放心工程、可靠工程。”結合行業實際,海北州住建局局長賀德龍表示。
隨著門源“1·08”6.9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正式啟動,熱烈的掌聲響起,并經久不息。這掌聲中包含了門源各族群眾對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熱切期盼,包含了他們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情,也包含了他們對今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災情發生后,作為受災最嚴重的鄉鎮,我們第一時間妥善安置受災群眾,一些房屋受損較嚴重的群眾,目前住在救災帳篷和活動板房中。”參加啟動儀式的皇城蒙古族鄉政府干事馬明珍十分激動地說。啟動儀式的舉行,意味著群眾很快能搬進新房了。
第一時間,馬明珍將這一好消息發布到了鄉鎮工作群。得知消息,村民楊鈞開心地笑了。
此次地震災害中,楊鈞家主屋受損嚴重,被專家鑒定評級后,一家人搬到救災帳篷生活。“雖說住在救災帳篷,但鄉上時不時送來米面油,黨員干部也經常過來探望,心里也就不慌了!”目前,楊鈞家的主屋已經拆除,就等著建新房了。
震后,海北州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全州受災民房的核對鑒定工作,共確定7692戶(其中:B級6008戶、C級571戶、D級1113戶)受損民房需進行重建、維修或加固,并銜接確定了相應工程造價標準和維修加固方案指南。目前,已拆除D級房屋85戶,正處于備工備料階段,年底前將全面完成重建、加固工作。
儀式結束后,走出項目建設現場,放眼望去,金色艷陽與萬畝油菜花交織在一起,浪漫秀麗中透著雄渾壯闊。這樣的季節,正是施工的黃金季節。我們共同期待著,門源“1·08”6.9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能早日結出累累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