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1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公報(2021年)》(以下簡稱《公報》)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17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開展試點以來,積雪季(10月至次年5月)積雪面積顯著增大,平均草地產草量增加8.0%,植被生態質量指數提升7.3%,植被固碳釋氧量增加7.7%。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和西北諸河重要產流地,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在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持、氣候調節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在祁連山開展草地植被、積雪、凍土、冰川、濕地等典型生態系統監測評估,不僅對掌握和研究該地區自然生態系統影響變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且也能對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健康及穩定性、應對氣候變化預警生態安全風險、減緩退化過程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服務。
《公報》對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現狀全面系統地監測與評估,內容主要涵蓋氣候條件、水資源監測、植被生態監測等。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年平均氣溫在-2.2℃至2.3℃之間,較近10年(2011至2020年)平均基本持平,≥0℃年積溫在1249.0℃至1988.2℃之間,較近10年偏多;年降水量在288.6mm至506.8mm之間,較近10年略少,日照時數在2353.9h至2813.3h之間,較近10年略少。
積雪面積增加、積雪日數增多、典型冰川面積和冰儲量縮減、季節性凍土凍結期延長、土壤重量含水率整體略偏少、水源涵養服務能力持平。與近10年平均相比,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積雪面積增加81.8%,積雪日數增多4天左右;季節性凍土層完全融化日期基本持平、完全凍結日期提前,1961年以來季節性年最大凍土深度呈減小趨勢;較近10年平均5月至9月土壤重量含水率整體略偏少,水源涵養服務能力指數整體持平。
草地生育期持平或略延長、草地產草量持平、植被生態質量基本持平、荒漠化土地面積減少。與近10年平均相比,2021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草地生育期持平或略延長,草地產草量大部持平,荒漠化土地總面積減少;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平均為20.5,在空間上呈西部高于東部的分布格局;實地調查顯示,黑河源濕地植被物種豐富。
關鍵詞: 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