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清晨,晨霧繚繞,柔和的風拂過上梯田里的葡萄藤蔓,蔓生的嫩綠色枝葉在風中舞動,成串的青綠色小葡萄在枝丫間時隱時現。
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地方,就是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峽口村,此時葡萄莊園里幾十名婦女頂著烈日邊打枝、邊聆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宣講。
峽口村地處黃河上游,也是黃河流經我省最后一站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日照充足,空氣清新,環境無污染,是發展綠色有機生態農業的絕佳之地。
(資料圖片)
在“五級書記”扶貧共同發力下,峽口村以黨建為引領,以自然資源為依托,采取“省級龍頭企業+村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扶貧模式,打造省內最大的葡萄種植基地,推動綠色有機產業,實現國土空間綠化,衍生出集生態觀光、旅游采摘、葡萄酒釀造、民宿、農家樂、土族文化表演等于一體的產業鏈,帶富一方百姓的同時,成為省內外聞名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小高地”。
“鄉親們,省黨代會提出以產業‘四地’建設為重點,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高質量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大家說,咱們村的葡萄種植和葡萄酒釀造加工銷售是不是迎來更大發展機遇……”中川鄉黨委書記王福昌在葡萄地里給峽口村群眾講到。
“還有,將葡萄種植選址在黃河岸邊的寺溝峽庫區,這里背山面水,平整后的梯田錯落有致,視野開闊、碧綠壯觀,形成黃河上游一道獨特的生態景觀帶。葡萄豐收季游客們來采摘葡萄、觀光旅游、品鑒美酒,‘錢’景可期啊!”
王福昌講得認真,農戶們聽得仔細,還不時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著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
“書記,‘甜蜜產業’給咱們帶來了甜蜜日子,葡萄‘串’起了甜蜜新生活啊!”一位村民接過話茬說,“按照省黨代會擘畫的‘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新青海、建設生態友好的現代化新青海’藍圖,咱們一定要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唱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合唱,讓山坡荒地披綠裝,葡萄美酒香四方,給咱們的農產品都貼上‘綠碼’。”
站在葡萄基地高處俯瞰,黃河碧綠如帶,青山層巒疊嶂,一幅美麗黃河風景圖呈現眼前。
從葡萄園往東,便是中川鄉美一村綠色生態漁業養殖基地。工地上,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施工,隆隆的大型挖機聲中,一座巨大的水生植物凈化池初顯雛形。
生態養殖是模擬生態系統、自然系統功能,用健康、生態方式養殖,滿足人們追求綠色食品吃“土”貨的健康需求,加上三倍體虹鱒魚味甘、性溫、暖胃和中、美容養顏、促進大腦發育等綜合好處,深受“健康達人”青睞。
“冷水魚養殖對水溫和水質要求高,水溫要控制在16℃以下,且保持水的流動循環。”黃河漁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永泉說,目前項目總投資750萬元,全部為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去年小試了一下,收益可觀,今年流轉了美二村1.67公頃土地,擴大了養殖規模。
在冷水魚養殖基地采樣室內,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人員正在采集虹鱒魚樣本,“我們每年要對基地里的魚苗進行兩次檢測,主要是取三倍體虹鱒魚的肝、腦、脾、腎等部位冷凍封存,送至深圳動植物檢驗檢疫中心進行檢測,對檢疫不過關的做無害化處理。”
“我們村以‘公司+村集體資金入股’形式,投入鄉村振興補助資金450萬元,今年投放了24個養殖桶,每桶投三倍體虹鱒魚苗5000尾,180天左右就能出售,3.5公斤以上的魚每公斤能售75元,3.5公斤以下的每公斤最低55元,年銷售額約為100萬元。”峽口村黨支部書記鄂德恩對產業前景十分看好。
美一村黨支部書記馬占奎介紹,冷水魚養殖填補了我省冷水養殖業空白。養殖方式實現從黃河河水遷至遠離河道的岸邊,成為生態養殖的案例,保護黃河生態的典型。三倍體虹鱒魚養殖更是省內首創,拉動了地方經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吸納當地村民從事喂魚、管理等工作,解決了就業實現了收入。
王永泉說:“現在國家政策好,省黨代會精神更是讓我鼓足了干勁,更有信心養好虹鱒魚,去年凈收入25.5萬元,今年效益肯定會更好。”
峽口村東側禹王峽景區,綠色涌動,青山黃河親吻擁抱,更將山水剪影“畫”在碧綠的河面。
近年來,峽口村黨支部以黨建引領,以當好“中華水塔”守護人為不懈追求,植綠、守綠、護綠、愛綠,成就了如今風景如畫的綠色生態景區,繪就了一幅生態高顏值、發展高質量、游客高體驗的大美畫卷。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獨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大禹治水的動人傳說等,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前提下,著手打造了禹王峽景區,讓游客在這里獲得身心愉悅的旅游體驗,同時帶動當地群眾共同致富。”禹川生態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生華說,公司將持續配套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旅游要素,讓游客可以對話古今、感受詩和遠方。
2020年以來,景區累計接待省內外游客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2萬元,鄉村農家樂年營業額200萬元,間接帶火峽口村旅游產品開發、民宿、餐飲等行業,讓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描繪了青海未來的發展藍圖,這也為中川鄉踏上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我們將不斷擦亮生態名片,端牢‘生態產業飯碗’,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一步一步把黨代會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王福昌說。
關鍵詞: 給咱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