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初夏時節,走進西寧市湟源縣波航鄉麻尼臺新村安置區內,一條條硬化的鄉村道路猶如銀色絲帶串村聯戶,一座座漂亮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小院內村民們正忙著準備日常食客們所青睞的食材……近年來,麻尼臺新村安置區村民依靠開辦農家樂,實現了總收入300余萬元。村民們都說:“多虧有個好支部,帶我們過上了好日子!”
幾年前,波航鄉麻尼臺、石崖灣、上臺、下臺、南岔5個村,乘著易地搬遷惠民政策東風,組織577戶村民,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邊遠腦山地區,搬遷至距縣城2公里的地方,并組建形成了麻尼臺新村安置區。村民的人居環境、生活面貌發生了質的轉變,但是怎樣實現穩就業、能致富?
“大家剛搬下來的時候,山沒了、地也沒了,也沒有什么好的致富路子,黨員干部就聚在一塊開會研究,討論了很久,大家意見都不一致。經過黨支部成員多方考察,多次商議,最終提議依靠現在居住地離縣城較近的優勢,開辦農家樂……”時任麻尼臺村黨支部書記祁永俊對往事記憶猶新。
方向有了,但村民們卻不敢貿然行動。
在黨支部的引領鼓勵下,黨小組組長劉志慶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率先在村內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劉家小院”。
“起步往往很艱難,先是自己籌錢,裝修房屋、改造水電、添置家具。嘗到創業甜頭后,我就鼓勵身邊的黨員群眾開辦農家樂……”回想當初,劉志慶十分感慨。
在麻尼臺村黨支部和劉志慶的帶領下,農家樂慢慢多了起來。為推動農家樂更好發展,麻尼臺新村安置區及時成立黨(總)支部,集中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電網升級改造、太陽能暖房、保溫層等村莊亮化美化工程,提升了農戶住房的美觀性和實用性。同時,還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員會,對安置區內農家樂的住宿標準、菜品價格質量、安全維穩、衛生保潔等進行了統一管理、統一標準,切實提升了農家樂服務水平。
“以前一年到頭在外打工,照顧不到老人孩子不說,起早貪黑一整年,也就能掙到1萬多元錢。自從開辦了農家樂,在家門口賺錢,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接待500多位游客,實現10多萬元收益。”麻尼臺新村安置區村民李文山臉上洋溢出燦爛的笑容。
“我們將持續推動農旅融合,大力發展農家樂,讓村民吃上‘旅游飯’,讓村子發展更有奔頭,讓村民生活更有盼頭。”麻尼臺新村安置區黨(總)支部書記劉靈修對未來充滿憧憬。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