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安次區楊稅務鎮和平村“麥香庭”農場,只見大棚分布錯落有致,豬羊雞鴨成群,各種蔬菜瓜果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對成熟的韭菜、黃瓜、茄子等蔬菜進行采收、分揀、打包、稱重、裝車,一派忙碌景象。
“農場主要以大田作物、大棚蔬菜瓜果種植和黑豬、山羊及禽類飼養為主,發展種、養、殖結合的生態循環模式,生產綠色健康農副產品,通過‘合同制’‘會員制’‘訂單式’的方式,把農副產品直接從農場送到客戶的餐桌上,從源頭上保證產品安全和品質。現在,客戶越來越多。”嘗到家庭農場經營甜頭的“麥香庭”農場主侯東東高興地說。
據介紹,該農場2016年成立,面積320余畝,種植了小麥、玉米、大豆、紅薯、韭菜、黃瓜等20余種農作物,飼養了波爾山羊、綿羊、黑豬、雞鴨鵝等家畜家禽10余種,每年穩定收入在30萬元以上。侯東東說,當前,我們正在逐步擴大農場規模,建立‘農場+基地+農戶’的新業態模式,打造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
與“麥香庭”農場以種、養、殖循環模式不同,在位于安次區仇莊鎮祝馬房村的“京首福”家庭農場則是在種、養、殖的基礎上,以團建、親子、學農科普體驗教育、娛樂休閑等活動為主,打造現代化家庭農場教育綜合體。寧靜的池塘邊,幾位游客正在釣魚、賞荷。池塘中心的小島上,孩子們指著湖上飛舞的蜻蜓、不時露面的魚兒,發出陣陣驚喜的尖叫聲。
“我們為了讓繁忙的都市人可以享受淳樸、自然的田園生活,給孩子們提供與大自然深度接觸的機會,從2016年開展自然研學,與廊坊多家學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先后組織了上千場活動,接待了幾萬名熱愛自然的孩子和家長,享有較高的品牌度和影響力。”該家庭農場負責人嚴靖介紹。
安次區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楊桂海說:“安次區現已培育各類家庭農場65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市級示范家庭農村15家,縣級示范家庭農場4家;發展農業合作社414家,省級示范社7家,市級示范社6家,區級示范社3家,涵蓋了蔬菜、瓜果、畜牧、水產等多個領域。這些市場經營主體帶動大批農戶就業增收,已成為全區農業產業發展的主力軍。”
近年來,該區把發展家庭農場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積極探索和完善現代農業發展的組織形式,不斷完善政策、資金、技術等支持體系,鼓勵各類人才興辦家庭農場,積極培育家庭農場、農業合作社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通過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經營,激活農業發展潛能,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通訊員胡紫惠 楊佳琳)
關鍵詞: 安次區楊稅務鎮和平村 農業新型經營主體 大棚蔬菜瓜果種植 家庭農場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