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7月8日,由省林業和草原局、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主辦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生態文化工作會議舉行。
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以打造“生態文化高地”建設為抓手,主動探索出開放、創新、共享的生態文化建設新模式,在祁連山生態文化資源挖掘、生態文化藝術創作、文化資源創意轉化等方面開展大量創新性、基礎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實踐成果,生態文化建設已成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發展的重要內涵和行動載體。
省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鄧爾平說,祁連山國家公園是我國西部重要的游牧文化分布帶和民族文化交匯融通帶,人文資源豐富,自然景觀獨特,具有多民族共融、多元文化共存、人文資源豐厚的特殊地域文化特色。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立足祁連山,依托獨特的地域優勢和資源稟賦,全方位搭建合作交流平臺,汲取各方智慧,在共建國家公園生態文化高地的積極行動和壯麗實踐中充盈生態文化內涵,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中,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以生態文化為重要抓手,深入探索挖掘祁連山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和潛力,在各方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文化實踐成果,為國家公園建設提供可借鑒、可示范的政策措施和文化路徑,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的健康發展。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物質文化遺產類型豐富,涵蓋古建筑、古墓葬、古遺址、石窟寺及石刻和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5種類型,共有134處。這里有敦煌文化、河湟文化等深遠厚重的文明積淀,也有多民族相融共生的文化碰撞。同時,擁有阿柔逗曲、華熱藏族刺繡、浩門走馬、減棋等5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已設立13所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學校,打造5處自然教育特色管護站,完善生態科普館、展陳中心的自然教育、自然解說功能,為自然教育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 國家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