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兩名織工現場展示用緯錦織機織錦。6-8世紀的青海所用的絲綢物品,大部分都是由它制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瑪瑙十二曲長杯、騎射形金飾片、紅地寶相花刺繡靴襪……7月8日,由國家文物局、浙江省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絲綢博物館承辦的“西海長云:6-8世紀的絲綢之路青海道”主題展覽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國絲綢博物館時裝館一樓臨展廳、銀瀚廳開展。
“西海長云”展覽由“雄據海西、錦衣肉食、孔道遺珍、考古卌年”四大單元組成,以吐谷渾古國的歷史、文化、生活、藝術為切入點,講述絲綢之路青海道在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大貢獻,在中華民族多元融合歷史過程的重要地位。展出的100余件極具高學術價值的文物精品分別來自青海省博物館、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海西州民族博物館、都蘭縣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展覽采用了多媒體信息技術和學術還原手段,如風俗畫卷還原、生活場景還原、墓室結構還原等,形象生動直觀,深受觀眾喜愛。
此次展覽是第一個關于吐谷渾的歷史文化展覽,也是第一個絲綢之路青海道的展覽,更是第一個聚焦海西吐蕃考古的展覽。展覽以文物為核心,充分展示了絲綢之路青海道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浙青文化互動的成果,對深化浙青兩省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展覽持續至8月25日。
關鍵詞: 絲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