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省黨代會開得好,全省人民喜洋洋……舉措務實鼓人心,凝聚力量催奮進……”西寧市城北區大堡子鎮朱南村“小板凳”草根志愿服務曲藝宣講團“傳唱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的歌聲,在村老年幸福院唱響。二胡、三弦、揚琴等樂器,演奏出鄉親們喜歡的賢孝。
“黨的政策好,我們的日子也過得有滋有味。”62歲的村民汪發興說,他60歲后,每月交50元,就能在幸福食堂吃午飯,面片、熬飯、炒菜、饃饃……每天的食譜都不一樣,很合老年人口味。村里為照顧老人和孩子,讓7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人免費就餐,學生交40元就能吃一個月的午餐。
村里有唱賢孝的老傳統。村老年幸福院運營以來,配備了用餐室、健身保健室、老年活動室、圖書室等,有效滿足了農村老年人養老的需求。
青海地方曲藝賢孝、平弦等優美的旋律不時在院內飄蕩,汪發興和鄉親們或是吹拉彈唱,或是下棋、健身、寫書法,或是在院里聊天。“閑了有處去,和大家有唱有笑,房子里冬暖夏涼,老年生活很幸福。”汪發興說。
老曲子,有新唱詞。為進一步推動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在基層學深學實,宣講團根據會議精神重新創作了唱詞。7月11日,又一場宣講活動在村里開展,汪發興二胡拉得起勁,他說:“新詞跟著黨的政策走,百姓關心的事在里面,大家愛聽,我們更愛唱。”
自大堡子鎮朱南村的“小板凳”草根志愿服務曲藝宣講團成立以來,已共計宣講50余場,喜聞樂見接地氣的宣講形式,吸引了周邊居民的關注。村民王大爺聽得仔細,不時跟著唱兩句,對他來說,這樣的宣講容易理解,聽得清,記得住。
朱南村還利用現有的資源,通過組織觀看直播、召開會議、村干部走村入戶、黨員撰寫學習心得、曲藝傳唱、微信群推送等方式開展學習宣傳活動,使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