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 包拓業報道) 為解決農村牧區公共法律服務人才不足、公共法律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由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會和北京尚權(西寧)律師事務所共同發起的“點亮星空——青海省公共法律人才培養項目”在近日開展調研活動。
吾毛有是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一名援助律師,今年是她在該中心的第十二個年頭,也是從事法律工作的第二十年。這二十年來吾毛有在做好法律援助的同時,多次深入農村、牧區開展法治宣傳、普法講座、法治體檢等一系列的公共法律服務活動,他忙碌的身影,遍布了同仁市的各個角落。
吾毛有說,原來這里的群眾法律意識不太強,案子最多十幾二十個,但是后面法律援助中心成立了以后,近幾年法律援助案子的數量是明顯增加,以前農民工討薪的案子比較突出,但是現在離婚的案子比較突出一些。
(相關資料圖)
隨著依法治省進程的深入推進,農牧區群眾的法律意識普遍有了增強,依法理性表達訴求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法律援助的需求也不斷增加,然而像吾毛有這樣的法律人才緊缺的問題也越來越迫切。
同仁市公共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馬玉梅說,同仁市是黃南州的州府所在地,人口有10萬人,法律援助中心有3名援助律師,同仁市只有這3名援助律師,沒有職業律師還有公職律師,當地群眾隨著這個法律意識增強以后,對這個法律需求量是越來越大,所以我們就是3名援助律師來去服務這個群眾的這個法律需求,但是根本不能滿足需求,所以同仁市現在對這個援助律師和職業律師是相當匱乏的,尤其是雙語律師。
不僅僅只是同仁市,在整個黃南州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不足問題尤為突出。全州人口38萬人,而律師僅有17名。
黃南州司法局副局長達洛加介紹,州縣兩級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5個,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36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292個,全州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有11人;設公證處4處,實有10人;2022年在州司法局注冊備案公職律師2名,公證員8名,社會律師7名,援助律師8名,基層法律服務者33名。
此次“點亮星空——青海省公共法律人才培養項目”所關注的,正是這些基層法律服務人員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整個調研隊伍由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的教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組成的20人團隊,和青海省法律援助基金會以及北京尚權(西寧)律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一同前往海北、海西、黃南等地進行一周的調研活動。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研究生張婉約說,作為法學研究生其實是可以利用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幫助咱們農牧區的群眾,比如說我們進行法律援助,提供法律宣傳,去進行普法,以及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這一系列的活動,來幫助我們農牧區的群眾去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用法律捍衛自己的權益,然后用法律去保障自己獲得一個更好的生活。
青海省農村牧區公共法律服務人員規模、結構、分布狀況以及無律師縣地域、現狀、形成原因、機構設置、社會需求、法學人才數量、當地經濟情況、律師預計收入等都是此次調研的內容,在掌握第一手資料后,在詳細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符合當地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和良好前景的項目實施計劃。
西南民族大學法學院老師孔建會說,我們法學院的老師和研究生、本科生的理想和目標是怎么能夠為西部地區民族地區法律服務提供一個專業的智庫,提供一些我們的智力支持,提供一些法律的援助,甚至可以做一個強大的后盾。另外一個也可以同時為民族地區的司法人員尤其是基層公共法律服務的人員,也可以做一些法律專業技能培訓的課程設計,到學校來接受一些培訓。
通過“點亮星空-青海省公共法律人才培養”項目的實施,培養一批專業化本地法律服務人才;加強對本地公共法律人才隊伍的培訓,不斷提升法律服務質量和水平;協調省內外律師事務所設立分所,加大律師資源統籌和合理流動;組建公共法律服務團隊,參與支持農牧區公共法律服務事業;在從根本上緩解公共法律服務人才不足、公共法律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并在取得一定經驗的基礎上向全省農村牧區進行推廣,更好地促進青海省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滿足廣大群眾多元化法律服務的需求,為農村牧區困難群眾維權意識的提高發揮積極作用。
關鍵詞: 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