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這個月底,你就可以把200只羊趕回家了!”6月中旬的一天,牧民才加聽到一個好消息。
“200只羊,這是多少錢?”“養大了就是20多萬元啊。”聽到消息,身旁的牧民尼瑪悄悄在旁邊算起賬,表情驚訝,滿眼羨慕。
“往后這200只羊就是你家的了,這是你兒子用一年的努力換來的回報。”聽合作社理事長說明情況,才加連連點頭。
才加今年57歲,是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葉格鄉紅旗村牧民。去年,才加的兒子丁增尼瑪得到了為村集體經濟放一年羊的機會。
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鄉村振興中增強牧民的獲得感、幸福感,紅旗村三隊決定,在全隊開展“扶貧羊”項目,從全隊61戶牧戶家中選擇精準脫貧戶,抽簽輪流放牧一年。到第二年夏天,牧戶放的羊在保證出欄、出生率的情況下,將分到新增羊群數量的30%。
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尼瑪介紹,紅旗三隊的合作社有900只羊,要把這么多羊放好也不容易。有時候,羊群轉場的隊伍從山頭排到山腳,稍不注意,羊就溜出了隊伍,有時還要提防狼、狐貍等野生動物的伏擊。
6月底,丁增尼瑪為村集體經濟放羊的期限到了。紅旗村三隊合作社負責人清點發現,過去一年新增小羊600多只,這是丁增尼瑪一年的奮斗成績,他可以把200只小羊趕回家。
“非常好!按這個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今后每名牧民的家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丁增尼瑪的父親才加說,有了黨的好政策,過不了幾年,他家的生活質量將會有大提升。
才加和兒子丁增尼瑪商量決定,把新分的200只小羊作為股份加入村里的合作社,到年底他家不僅可以從合作社分紅,還可以壯大村集體經濟。
白瑪松毛說:“鄉村振興中,當地實施‘扶貧羊’項目后,牧民積極入股合作社,參與村集體經濟建設,擼起袖子加油干,努力靠雙手創造更幸福的生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