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陳郁通訊員 李小英報道)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確保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海東市樂都區立足資源稟賦和基礎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高質量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堅持科技興農、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
產業有特色,發展才能有底色。樂都區依托自然條件優勢,大力發展養殖業、旅游業、果蔬種植業等特色產業,積極培育牛羊、生豬、馬鈴薯、蔬菜等主導產業,壯大仙女果、蟠桃、無花果等特色果蔬基地建設,重點爭取實施嘉源養殖場、盛沁萬頭肉牛養殖基地和富硒蛋雞養殖項目,持續推進下營養殖產業園建設,投資1743萬元完成東牧灣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努力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特色產業,在吸納農民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
2022年,全區種植蔬菜6.241萬畝。截至目前,蔬菜產量達0.65萬噸,銷售額達8000萬元,預計年產量可達31.5萬噸,銷售額達3.5億元。
與此同時,積極探索農業可持續發展新途徑,深入挖掘地區農產品優勢資源,申報樂都白牦牛、樂都藏細羊、卯寨西紅柿、卯寨櫻桃、樂都青蒜苗、樂都軟兒梨、樂都藏香豬、樂都綠殼蛋等8個地理標志產品,全部通過省、市認定。充分發揮企業和農民雙向積極性,積極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以“龍頭企業+基地+農戶”“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有效發揮專業合作社與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扶農機制,進一步繁榮產品流通體系,優化產銷模式,推動特色農業產業做優做強,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高效發展。目前,累計開展農民教育培訓692人次,培育農村創業創新帶頭人25名,培育龍頭企業9家、農民合作社1238家、家庭農牧場392家,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農戶比重達到33.3%。
此外,全面實施“三區”人才專項計劃,選派53名“三區”人才陸續因地制宜開展科技培訓、科技服務和知識更新工作,為農村創新創業、特色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等發展帶來了新技術、新思路、新活力,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目前,累計開展各類技術培訓17場次,培訓農戶達1200余人次,發放各類培訓資料2500余份。
鄉村要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走產業化、規?;?、特色化的農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樂都區搶抓區域鄉村發展機遇,大力推進特色產業建設,狠抓特色典型培育,全面激發區域經濟發展活力,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經濟發展跑出了“加速度”,為“六區”建設高質量發展譜寫了新篇章。
關鍵詞: 特色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