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花海。本文攝影:魏雅琪
(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車輪滾滾,縱情馳騁;放飛“鋰”想,向綠篤行。
7月22日,第九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如約而至。
這是一場電動汽車產業、鋰產業的盛會,也是一個集實車評測、學術交流、成果展示為一體的中國電動汽車產業推廣平臺。
連續九年,在廣袤的高原大地上,從動力電池零部件生產到完整產業鏈布局,從電動汽車的發展到綠色生活理念的普及,青海寫下了電動汽車賽事與鋰電產業發展雙向奔赴、相互成就的精彩故事。
賽在青海,賽出優勢。透過賽事,向世界展示了大美青海的絕世風光,看到了電動汽車產業的廣闊前景,更看到了青海鋰電產業生機勃勃的未來。
以賽之名加速鋰電產業聚集
精彩紛呈的性能評測賽,體驗美景的環湖評測賽,激情四射的場地競速賽,從寬闊筆直的美玉大橋到碧波蕩漾的青海湖畔,再到大氣現代的青海體育中心,19款綜合性能強大,造型別致獨特的電動汽車在賽道上快意馳騁,不斷刷新人們對電動汽車行業“顏值”與“性能”的期待。
本屆挑戰賽繼續以“享馭天境·智領未來”為主題,進一步優化的賽事技術評測體系讓電動汽車的“科技感”呼之欲出,日漸豐富的賽事傳播內容吸引著職業車手、文體明星以及日常用戶的關注。
“新能源汽車是今后的發展方向,它代表著一種綠色的生活方式和體驗,也展現著駕乘人員的個性,已遠遠超出其作為交通工具所具有的價值。如今,我考了專業賽車駕照,在青海這么美的地方開展評測是很有參考價值的,希望通過這項專業賽事更好地了解新能源汽車。”原中國女排隊員薛明對記者說。
從首屆賽事到如今,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年年有不同,屆屆有創新。
賽事綜合組副組長、執行總指揮詹曉東親眼見證了賽事的誕生與發展,他說:“今年的賽事呈現出許多新的亮點,參賽的車型、廠商、品牌越來越多,評測內容更加注重日常場景中用戶的體驗和需求。而參賽車型在高寒、高海拔、高標準的環境中所獲得的電動汽車核心性能評測數據更具行業權威與指導意義,將成為引導消費的‘風向標’。”
作為目前國內最高海拔、最大規模的專業電動汽車挑戰賽,2014年,首屆賽事啟航之時就將目光投向青海,同年,青海省出臺了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圍繞如何將資源儲量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謀篇布局。
如今,走過九年風雨歷程,環湖電動汽車挑戰賽更具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而青海鋰電產業也實現同步“起飛”,展現出無限潛力與希望。
以賽事為契機,促進產業發展。依托青海當地的資源優勢和賽事的品牌效應,一個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及相關產品運營商陸續相聚在大美青海,“鋰”想的隊伍正在一步步發展壯大。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鋰電及相關配套企業達22家,實現產值31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2%。
與此同時,青海已初步形成碳酸鋰—正/負極材料—動力/儲能電池較為完整的上下游一體化鋰電產業鏈發展格局,成為國家重要的鋰電產業基地,有力推進青海從鋰資源大省向鋰資源強省的轉變。
以鋰為基鋪就綠色發展之路
鋰從青海來,引領新未來。一邊是環湖電動汽車挑戰賽展現的專業與魅力,一邊是青海鋰電產業緊抓碳達峰、碳中和機遇所迸發的生機與活力,在這其中,綠色既是環湖電動汽車挑戰賽貫穿始終的脈絡,也是青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鋰電新能源材料需求不斷攀升。跳出賽事看青海,高原大地處處展現出綠色發展帶來的激情和活力。
走進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一座座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隔膜生產線一派忙碌,企業員工認真操作不同的檢測設備,詳細記錄著每一次檢測數據。該生產線是鋰電池隔膜的核心工序,產品質量的優良決定著整個電池的品質。據了解,企業已攻克高原基膜7微米的難題并順利投產,這也為企業在鋰電行業發展中搶占了先機。
與此同時,泰豐先行16萬噸高能密度鋰電正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熱火朝天,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高能密度鋰電正極材料智能制造基地,從而進一步完善青海省鋰離子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鋰電池隔膜和鋰電相關產業鏈布局,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這只是青海鋰電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眾所周知,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是青海鋰電產業發展的“壓艙石”。數據顯示,青海鋰資源儲量占全球儲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占全國儲量的80%左右。青海省鹽湖鋰資源儲量達1501.99萬噸,占全國儲量的82.29%,居全國首位。
依托鹽湖鋰資源,青海省不斷延伸鋰電產業鏈,以培育鋰電產業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抓手,著力優化產業布局、加強技術攻關、培育產業集群。
青海時代新能源科技公司等2家企業建成鋰電池產能22GWh;青海泰豐先行鋰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建成鋰電正極材料產能4.8萬噸;青海凱金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建成鋰電負極材料產能7.5萬噸……
產能的不斷釋放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以及能源結構變革都將發揮重要作用,青海打造千億鋰電產業基地的“鋰”想已逐漸成為現實。
“擴大鋰產業規模,釋放碳酸鋰產能,提升鋰電池產業水平……”2022年青海省政府工作報告為鋰電產業發展確定了方向。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一路走來,從順勢而為,到乘勢而上,再到聚勢而強,“鋰”想滿滿的青海用實際行動為綠色發展寫下生動注腳。未來,青海將全力以赴,圍繞“加快建設綠色發展的現代化新青海”,讓“鋰電”成為又一張閃亮名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