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認識青海、認識三江源從探秘博物館開始。這個夏天,我省各地的博物館迎來暑假打卡熱,一座座博物館在炎炎夏日為省內外觀眾開啟一場奇妙探索之旅。
7月以來,4.5萬人次打卡省博物館
青海大地上,歷史遺珍和紅色遺跡星羅棋布。想要了解一座城市、一個地區的歷史文化精髓,博物館是一個重要窗口。在這里,無論是歷史民俗還是文物遺跡,都是最鮮活的標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進入8月,除了青海的熱門景點,青海省博物館、青海藏文化博物院、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西寧市博物館等文化場館也成為人氣旺地,一件件可看、可讀的出土文物、歷史遺存成為游人眼中的獨特風景。
8月7日上午,青海省博物館入口處,游客排隊掃碼入場。走進“青海歷史文物展”展廳,青海的文明圖卷徐徐展開。魚紋彩陶盆、銅矛、陶罐等精品文物,勾勒出青海先民的活動軌跡。
王璐是廣州大學歷史學專業的學生,今年暑假,她和同學專程前往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等地,學習了解當地的文化。王璐告訴記者,每到一處旅游,首先會參觀當地的文化場館,這次青海之行,她參觀了青海省博物館和青海藏文化博物院,感受到高原文化的魅力。
青海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建新介紹,自6月23日省博物館恢復開館以來,游客接待量持續增長,特色活動有序開展,整體呈現穩步回升態勢。目前,每日的門票預約量均已達當日最高限額。
博物館作為第二課堂,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實踐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義。暑假以來,省博物館陸續舉辦絲綢之路青海道主題繪畫創作、陶器修復體驗等社教活動,讓博物館教育更加立體化。伴隨暑假黃金旅游期,省博物館也迎來了一波參觀熱潮。7月以來,省博物館觀展人數達4.5萬人次。
博物館變身社會大課堂
暑假,走進青海省各大博物館,隨處可見孩子們的身影,他們或是在家長的帶領下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或仔細聆聽講解員的講解。
周末,市民陳珊帶著孩子走進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這座2018年開放的博物館,從茫茫宇宙到青藏高原,再到地下的各種礦物晶體,講述著地球的秘密,展示著自然與人類的故事,每年吸引上萬人前來參觀學習。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陳珊和孩子參觀了博物館的每一個展廳。她說:“以前了解青海就是青海湖、三江源,但在這里更深刻地了解了大美青海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礦藏資源,對孩子來說,是一堂生動的自然科學課。”
目前,我省登記備案的博物館、紀念館共41座,可移動文物數量31萬件(69960件套)。各地的博物館通過教育推廣、文創開發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日益縮短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
在海東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博物館也成為游客打卡的必選項。莫河駝場青藏駝隊紀念館館長張存虎說,自2018年以來,莫河駝場接待游客數量超過7萬人次,尤其是假期,來自省內外的游客走進莫河駝場歷史陳列館,聆聽駝工們的奮斗故事。張存虎也注意到,在紀念館的觀眾中,年輕人的占比越來越高,紀念館游客年輕化趨勢明顯。
打卡博物館成年輕人新潮流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博物館及藏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內涵,也使得博物館人氣更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我省各地的博物館更加注重觀眾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推出“云”展覽、博物館直播、文創產品研發、數字展廳等,通過層出不窮接地氣的創意,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博物館,讓逛博物館從旅游清單的可選項變成必選項。在博物館的觀眾中,80后、90后占比較大。
“文物記錄著幾千年來的民族智慧,是我們了解歷史的橋梁。博物館里的每件文物,都是一段歷史的濃縮,一種文化的結晶。”省博物館副館長王建新說,現在觀眾更希望從展品背后學到更多知識,這對博物館內涵和展陳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在“博物館熱”的背后,不僅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群眾基礎,博物館的傳承與創新,更好滿足了公眾精神文化需求。此外,我省各市州的博物館不斷提升文物保護水平,博物館展覽中加入數字技術,讓觀眾在看到博物館文物藏品的同時,拉近了文物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相關閱讀】
這份攻略帶你開啟“博物館奇妙之旅”
如今,青海省有博物館、紀念館共41座,如何在青海各地開啟“奇妙博物館之旅”?博物館有哪些鎮館之寶、精品展覽?記者為您整理部分博物館逛展攻略。
●青海省博物館
在青海省博物館,觀眾可以看到“青海歷史文物展”“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青海考古成果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錄展”主題展覽。
鎮館之寶有距今五千多年歷史的舞蹈紋彩陶盆、青銅時代早期最大的石磬——黃河磬王、現存中國最早的銅鏡——七星紋銅鏡、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靴子造型陶器——彩陶靴。
省博物館實行網絡實名預約參觀,每天預約上限調整為600人次。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時至17時(16時30分后停止檢票)。
地址:西寧市城西區西關大街58號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
青海藏文化博物院常設展廳有絲綢之路與青藏高原文明、藏族服飾、藏毯工藝等。鎮館之寶有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唐卡巨作——《中國藏族文化藝術彩繪大觀》。
開放時間為9時至18時(17時暫停售票)。
地址:西寧市生物園區經二路36號
●青海省自然資源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自然資源為主題建設的博物館,首次實現了山水林田湖草生物礦產等自然資源全要素融合展示的博物館。館內一米多高的紫水晶洞,還有天然金剛石、水晶、玉石等各類寶石礦物讓你一飽眼福。
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10時至16時。
地址:西寧市海湖新區海晏路75號
●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
青海有彩陶王國之稱,在青海柳灣彩陶博物館,有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新店文化,新石器時代晚期到青銅時代的數以萬計的彩陶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裸體人像彩陶罐更是被學術界譽為“彩陶之母”,被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時30分至17時(16時30分后停止檢票)。
地址: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柳灣村
●西寧市博物館
西寧市博物館內有青銅器、陶瓷器、金銀器、書畫、古籍等各類別的2000余件珍貴文物,既是西寧盆地先民從鴻蒙初開走向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數千年來西寧各族群眾不斷融合、攜手并進創造燦爛歷史的見證。
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9時至17時(16時30分后停止檢票),參觀人數全天限定500人。
地址:西寧市城北區小橋大街111—7號
●喇家遺址博物館
喇家文化遺址是一處距今4000多年的古人類聚落遺址。喇家遺址不僅發掘出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碗面條,而且出土了石磬、玉璧、玉琮等大量文物,這是遠古時期黃河文明的輝煌再現。
地址: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官亭鎮喇家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