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楊紅霞 報道)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地標性建筑——祥和塔四周,兩千多畝的樹林讓這里成為共和人引以為傲的地方。從以前的黃土灘到現在的林木蔥郁,也讓這個名為德吉灘的地方被稱作幸福灘。
8月10日下午,2022“走進大美青?!鷳B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全國重點網絡媒體青海行的媒體記者一行登上祥和塔,感受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給當地生態環境帶來的變化。
“我們以前剛來的時候,這里都是荒草灘,風大、沙多,光禿禿的啥都沒有?,F在看著就非常好,尤其這個季節,綠綠的、美美的?!辟Z春雷是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項目的施工人員,從2020年該項目第一期工程開始,他就從安徽來到青海共和,看著祥和塔四周的樹苗被一顆顆種下,又看著它們長勢一年比一年好。今年,第三期項目在共和縣體育館附近開工,他又要見證共和又一片綠洲的誕生。
中國太保三江源生態公益林是海南藏族自治州于2020年首次引入社會資本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的一次成功創舉,項目總投資6060萬元,預計完成2050畝高標準生態公益林。項目于2020年3月15日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共修建灌溉管網4.73萬米,各類配套建筑物45座、泵站1座,共栽植苗木12.9余株。青海云杉、河北楊、山杏、丁香、塔青楊、檉柳等10多種苗木讓從前的黃土灘變成了今天的新綠洲。
公益林項目的實施,大幅提升了海南州共和縣德吉灘周邊林地的林分質量,豐富了樹種的配置,建成了喬灌、針闊多樹種混交林,既有城市風景林的景觀效果,又具有城市防護林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減少水土流失的防護功能,有效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發揮出了較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目前,該地區已形成了樹種結構合理,集美化、綠化、香化為一體的園林生態群落,為保護和修復三江源區、共和盆地生態安全屏障做出了積極貢獻。此項目也成為政府爭取企業資金參與“綠水青山工程”和國土綠化的典范。
公益林不僅給這里的人民帶來了綠意,也讓他們有了增收致富的渠道。據統計,太保公益林一期建設項目用工4萬余人次,務工人員全部來自共和縣,平均每戶增收約12000元。三年來,解決了當地貧困勞動力就業370余人,發放勞務工資850余萬元?,F在,依然有50余人擔負公益林的養護工作,他們全部來自當地。
近年來,海南州扎實開展社會公益捐贈造林、重點工程造林綠化、城鄉綠化美化、全民義務植樹、草原生態修復、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六大行動,狠抓重大造林綠化工程,國土綠化鞏固提升不松勁。
據了解,2021年海南州完成國土綠化鞏固提升87.37萬畝,完成計劃任務的102%,完成義務植樹358.9萬株,完成創建省級森林城鎮、森林鄉村各1個,鞏固提升共和縣德吉灘中國太保集團三江源生態公益林480畝,完成“螞蟻森林”檸條造林1萬畝,繼續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國土綠化,持續擴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