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光伏是受環境影響最小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光伏應用發生了跳躍性發展,由量變引起質變,成為全球實現碳中和的主力能源。
青海具有大規模發展光伏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首先土地資源豐富,同時陽光燦爛,年日照時數在3100小時~3600小時,年輻射量7000MJ/m2~8000MJ/m2,位居全國第二位,僅低于西藏,相同光伏裝機容量,發電量較相鄰的甘肅和新疆高出15%~25%;青海接近中國地理中心,便于電力外送;全省光伏裝機資源潛力3.5TW,是目前全國光伏裝機總容量的10倍多,光伏發電前景廣闊,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重要的資源支撐。
青海的源網荷儲發力,可解決可再生能源間歇性、波動性問題。風光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和不可調節性,是限制其大規模應用的另一主要障礙。大規模、便于調節的水電裝機,是青海電網維持可再生能源高滲透率的重要保障。另外,電化學儲能模塊化、建設周期短、雙向調節、調節速度快、精度高、應用領域廣,能夠提供多種電網服務,近年來得到廣泛應用。據預測,全球儲能新增裝機將由2021年的24GWh提高到2031年的260GWh,十年增長10倍多。據青海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全省電化學儲能裝機將由2020年的36萬千瓦提高到2025年的600萬千瓦,五年增長17倍。大力發展電化學儲能,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提高電網運行安全性、提升對風光發電的消納能力。
青海電力外送和低碳產品制造并舉,變能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利用充沛、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當地經濟,是青海實現資源和產業雙贏的戰略性舉措。在青海建設附加值高、技術和用能密集的多晶硅料,然后把部分多晶硅料就地加工成碳足跡低的綠色光伏組件產品,另一部分硅料運輸到能源短缺省份使用。據國家發改委新近發布的三條特高壓線路的輸電價格,經過測算,硅料運輸的成本不及輸電成本的1/7。
基于前述理由,阿特斯已經在西寧投資35億元建設并且投產了10GW的超大尺寸光伏單晶硅棒項目,預計明年實現產值近百億元。同時我們發揮西寧海東一體化的優勢,計劃在海東零碳產業園,建設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以及年產10GW組件的一體化光伏制造產業基地,并包括相關的原料和輔材制造。
青海的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呢?發揮資源優勢,可再生能源將是一次能源的主要來源;在大量外送綠色電力的同時,發展綠色制造,實現經濟多元化;用儲能、電解制氫、需求側響應一起實時平衡電力供需,保證電網安全;綠氫和綠氫合成燃料讓重卡在青海的大地無碳奔馳……在未來,實現碳中和后的青海湖畔將是,“鸕鶿與斑雁齊飛,秋水共風光一色”。
關鍵詞: 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