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8月16日,驕陽似火,炙烤著高原大地,位于柴達木盆地的格庫鐵路上更是酷熱難耐。19時,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西寧工務機械段道岔打磨工區的工作人員吃完晚飯后,迅速向小灶火車站集結,駕駛著道岔打磨車準備對格庫線上的道岔進行修理打磨。
“天窗點已下達,可以施工。”20時,隨著施工負責人郭光一聲令下,司機李江駕駛著道岔打磨車緩緩駛進了岔區,副司機魯明昕按照道岔狀況輸入打磨參數。“打磨位置已到達,可以進行打磨。”只見他們緊盯道岔、相互聯控。砂輪“沙沙”響,在與鋼軌接觸的瞬間,耀眼的火花從高速旋轉的砂輪片迸發而出。
近年來,隨著格庫鐵路運量逐年遞增,道岔運用率增加,產生的疲勞裂紋、魚鱗紋、肥邊等道岔病害也隨之出現,加之鐵路處于戈壁沙漠,沙害危害較大,大大降低了道岔使用壽命。以往采取人工打磨道岔,作業效率低、打磨效果不統一,平均一組道岔需要十多個小時才能完成。有些嚴重磨耗傷損,人工無法處理,只能更換新道岔,增加設備成本,降低作業效率及安全系數。
“火花正常,打磨狀況正常,可以再次打磨。”經過一遍打磨后,對講機中傳來工長劉燕飛的聲音。
“作業完畢,可以進行道岔扳動實驗……”郭光向駐站員發出通知,各項作業按步推進,嚴格執行標準化作業流程,必須安全優質完成今晚的4組道岔打磨施工任務。
面對格庫鐵路風沙較大、施工環境惡劣的現狀,道岔打磨工區人員群策群力,把控好每一個環節,確保施工順利開展。技術員呂邦元每天帶領人員對機械車的各部位裝置、傳動系統、制動系統、設備等進行全面檢查,保證機械車性能良好。施工負責人郭光對安全卡控關鍵點、施工中的風險點進行研判,進一步規范作業要求、作業標準,部署了應急處置方案,有效保障人身安全和施工安全。
夜幕降臨,打磨團隊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