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創增收、促消費、助發展,近年來,湟源縣緊緊圍繞“四地兩體系”建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發展為目標,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堅持以“三鄉工程”為抓手,積極發展鄉村旅游,點燃鄉村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宗家溝文化旅游景區以炫彩燈光秀為主題,實現“5+2、白+黑”全時游,為群眾帶來一場別樣的視覺沖擊,為游客提供煥然一新的體驗方式,進一步挖掘“白+黑”新模式,讓城市夜晚“亮”起來、人氣“聚”起來、夜間消費“火”起來、群眾生活“樂”起來。今年已接待游客21.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15.8萬元。
匠心打造出精品浪河灘經濟帶,以浪山、浪水、浪河灘為主題,錨定“湟水上游生態強縣”目標,立足資源稟賦,打造鄉村精品“浪河灘”休閑游。90余家商戶通過“浪湟源”微信平臺,開展宣傳活動,圖文并茂介紹服務設施、消費品價格,并設置地圖導航功能,實現“一鍵浪湟源”。其中大黑溝景區在“生態+旅游”延伸上打造了“夏日的風”“微度假”精品旅游品牌。華石山、小茶牧場積極探索“文旅IP+鄉村”模式,陸續開放“浪河灘”露營基地,并推動“音樂會+露營”“文化旅游+露營”等活動創意混搭,引導市民下鄉,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現已接待人數達6.6萬人次,實現收入79萬元,成為鄉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以三鄉工程為契機,日月鄉兔爾干村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利用宅基地改革政策優勢,將日月山下二十四莊廓打造成全省一流的鄉村旅游精品民宿。以“展示+體驗”“線上+線下”“靜態+活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進景區等主題活動,展示湟源縣排燈、皮繡、酸辣里脊、湟源陳醋等15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讓群眾全方位了解和體驗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期間吸引游客3000人次。
創新“二十四莊廓”鄉村旅游業態,推動湟源非遺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讓非遺“活”起來,文化“興”起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