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割茬、脫粒、入袋……8月,走進西寧市各鄉村,收割機、糧食裝載機等農業機具忙碌不停,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
8月中旬以來,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川水地區春小麥逐漸成熟,金色麥浪映襯著農民的笑臉,沉甸甸的麥穗承載著豐收的喜悅,收割機陸續進入田間地頭,秋收的序幕在北川大地徐徐展開,從川水地區向淺山、腦山地區逐步推進。
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麥粒如雨點般落下,看著剛剛收獲的小麥,村民趙延正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現在我們都用機械收小麥,比人工收割快,損失也比較低,今天一天我們家的小麥差不多就收割完了。”趙延正說。
目前,大通縣長寧地區各類農作物已進入收獲期,為了保證秋收順利進行,大通縣農業部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技服務。
湟中區田家寨鎮河灣村、梁家村,農民朋友們臉上掛滿豐收的喜悅。“8月起,湟中區川水、淺山地區糧油作物進入收獲期,田家寨鎮、西堡鎮、多巴鎮等部分鄉鎮已開鐮,蔬菜作物已大量上市。”湟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永德說。
針對近期天氣變化,湟中區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加強防災減災服務,農業部門加強與氣象、應急等部門的溝通,依托微信群、公眾號等方式多渠道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提醒種植戶防患于未然,降低農業損失;動員廣大群眾搶抓晴好天氣,加快秋收進度,確保糧油菜“顆粒歸倉”;為確保秋收期間農機安全生產工作,通過短信、微信等多渠道向全區農機手發出倡議,同時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農戶和田間,強化農機安全教育,預防和杜絕農機事故發生。
除了大田作物,湟中區蔬菜正值產銷旺季,湟中區農業農村局抓好扣棚種植工作,引導園區調整溫室種植結構,提升溫室種植科技含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增加單棚種植收入,發揮好淡旺季調節平衡作用。依托部分專業合作社人脈廣、經驗足、渠道寬的優勢,湟中區蒜苗、上海青、生菜等蔬菜銷往外省市,銷售量達1200多噸。目前,蔬菜銷售渠道暢通,價格平穩,80%主要銷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超市、社區等省內市場,20%銷往廣東省、陜西省、上海市等外省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