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從西寧市委宣傳部獲悉,十年來,西寧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重點實施了4078戶14262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易地搬遷讓群眾暢享幸福生活。
位于西寧市湟源縣日月藏族鄉的兔爾干新型農村社區里居住著從小茶石浪、大茶石浪、乙細3個整體村和牧場、下若藥、兔爾干3個村的部分社整體搬遷下來的2600多名村民。
作為全省第一個新農村社區,如今的兔爾干新型農村社區游客服務中心、污水處理廠、幼兒園、休閑廣場、停車場等旅游和生活設施已逐一建設完成。2017年,兔爾干新型農村社區被列入第四批全國傳統村落名錄,所在的日月集鎮也被譽為“日月山下第一鎮”,榮獲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稱號。
同樣易地搬遷的湟源縣申中鄉莫布拉新村如今儼然就是一個城市里的居民小區,在莫布拉新村“和平佳苑”扶貧搬遷安置點內,高樓林立,寬闊的水泥路穿插其間,成排的綠化樹木矗立在道路兩旁,寬闊的廣場、種類齊全的健身器材為村民休閑娛樂提供了好去處。
為讓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政策的紅利,近年來,西寧市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立的這些安置小區依托城鎮建設,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實現讓所有搬遷戶喝自來水、走水泥路、住安全房的目標。村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村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質量發生了變化,天然氣、寬帶等進入家家戶戶;就醫、上學、出行得到了明顯改善。
依托周圍便利的條件,村民通過轉移就業外出務工實現自我發展,村子通過發展集體經濟、資產收益增加群眾收入,城鎮環衛、公益性崗位解決貧困群眾經濟收入問題。與此同時,遷出區的舊宅基地得以復墾,結合退耕還林等項目實現整體生態恢復,生態環境得到良性發展。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基本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的搬遷目標。
據統計,十年來,西寧市完成了23263戶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實施了330個貧困村26.9萬人受益的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和光伏扶貧、到戶產業等項目。實現5.5萬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產業扶貧項目全覆蓋,貧困村產業發展“造血能力”得到逐步提升,為脫貧攻堅任務的如期完成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此外,西寧市補足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推進農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十年來,累計投入資金42.26億元,建設高原美麗鄉村611個和美麗城鎮建設項目13個,實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380個,農村基礎設施條件不斷改善,現代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效拓寬,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穩步推進。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