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夏日的鄉村小道,郁郁蔥蔥。行至西沙溝村,寬闊筆直的柏油路干凈整潔,白墻紅瓦的村民院落布局整齊,家家戶戶門前栽種著綠植,各色鮮花盛開其間。整個村莊宛如一幅秀美的田園畫卷,引人注目。
西沙溝村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柯柯鎮東側10公里外。近年來,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城鄉一體化等項目,西沙溝村順利完成了住房新建和改建項目。2019年,該村落又對房屋、道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完善,購置了新的垃圾箱,配齊了村級保潔隊伍,對黨員活動室、農家書屋、婦女之家、健身廣場等文化設施進行了翻新。一系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讓村里既增“顏值”又添“氣質”。
陽光透過陳玉花家院子里種植的李子樹,灑下斑駁的光點,一個個沉甸甸的果實掛在枝頭。李子樹的另一側是蔬菜溫棚,除此之外,院落四周梨樹和月季花等各色花卉錯落有致地一字排開,把庭院裝點得別有韻味。“我們現在住上了新房子,院里有花木,屋內家用電器、家具和城里一模一樣,日子過得美得很。”村民陳玉花談起如今的新生活一臉驕傲。
從過去的“垃圾胡亂扔,污水隨便潑,屋外臟亂差”,到如今“垃圾定點存放、衛生定期整治,門前環境綠化”,西沙溝村發生的變化讓村民贊嘆不已。“現如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天然氣,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每個村民全額繳納,孩子有學上,老人有人管,家庭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正在變為現實。”駐村第一書記劉斌杰說,隨著一系列鄉村振興項目的實施,村民的日子一天天變好,大家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在提高,每個小家的“小美”,正在聚合成美麗宜居鄉村的“大美”。
村民蘇世福家位于村口315國道邊上,10年前,一家7口人還住在5間土坯房中,2012年房屋重新翻修,土坯房變成了磚房。“現在每天起床我都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垃圾集中放到門口的垃圾桶里,打理好門前屋后的花卉苗木,不論是待在家里還是走出門外,去哪兒都干凈整潔,很舒心。”
除了人居環境整治這一層“面子”外,西沙溝村更注重內在的“里子”。劉斌杰說道,近年來,西沙溝村連年開展了“傳承好家風”“五星文明戶”“文明家庭”“美麗庭院”等活動,深入挖掘和尋找收集思想淳樸、積極向上的家風家訓家規和優秀家風人物、故事,進行宣傳表彰,通過典型示范作用,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并及時完善村規民約,培育文明鄉風,影響和帶動更多村民建設村莊。
目前,西沙溝村正在探索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包村,村“兩委”成員包片,黨員包戶的自治機制,將整個村落劃分為4個網格,每一名網格員都要在網格化管理中擔任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巡邏員、服務員、辦事員的“六大員”作用,為村民辦實事、解難事。
在產業發展方面,西沙溝村通過整合各類資金在縣城購買商鋪,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改變了過去農業產業基礎薄弱、村民收入低的落后面貌,從一個基礎薄弱的村落“逆襲”成為一個富裕村莊。2021年,村集體收入達34.6萬余元,人均收入達1.5萬元。
生態環境美化了,群眾日子富足了,人居環境質量的提升喚醒了“沉睡”的鄉村。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