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王瑞欣報道)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工作人員在祁連縣阿咪東索景區成功放歸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只,其中包括黑鳶1只、大鵟3只,均為近期救護成活的野生動物。
據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放歸的黑鳶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陽溝管護站的管護員在巡護途中救護的,剛發現時,這只黑鳶體征很虛弱,無法自主進食,管護員立即與祁連縣森林公安部門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并將其送至救護站。經過救護站工作人員檢查發現,這只黑鳶右側翅膀尺骨橈骨處有開放性傷口,無法正常飛行。而另外救護的3只大鵟,其中1只是今年8月19日在祁連縣某居民小區被住戶發現并送至祁連縣林草局,隨后由工作人員送至救護站,經過檢查發現其體征虛弱,無法自主飛行,但無明顯外傷;其余2只于8月25日在門源縣發現,都是因為體征虛弱,無法正常飛行,被送至救護站救護。
在救護站期間,工作人員對4只野生動物分別進行了醫療處理以及精心飼養。在一段時間的照料下,4只猛禽食欲良好,體征逐漸恢復正常,行動自如,經專家評估已符合放歸要求。而選擇祁連縣阿咪東索景區放歸,也是因為該地點地勢開闊,有喬木林可供猛禽藏匿棲息,且嚙齒類、雀形目動物繁多,食物來源充足,可滿足被救助動物的正常生活需要。
據了解,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自2022年7月正式運行以來,共收容救助21只野生動物,此次成功救護的4只猛禽屬首次放歸。救護站占地面積3678㎡,總建筑面積為2002.38㎡,包含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主樓、生態教育中心、野生動物康復區。成立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旨在對傷殘、病弱的野生動物進行及時有效的救護。此次4只救護猛禽的放歸,充分體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的成果,有效證明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在野生動物救護中的重要作用。
下一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繼續健全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保障措施,完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檔案,強化救護流程等工作規范,有效發揮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在科研檢測、自然教育等方面的作用,同時持續深化宣傳教育,動員更多群眾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列中,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生態保護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