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楊紅霞報道) 近年來,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以用好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為主線,以推動社會治理為路徑,探索出“基層黨建+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在班瑪縣司法局二樓,有一間名為“雪蓮茶事”的辦公室,據班瑪縣司法局局長田曉宏介紹,“雪蓮茶事”是司法局于今年7月設立的個人工作調解室,是班瑪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用心、用情做好調解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資料圖)
“我們特地用代表堅韌、純潔的雪蓮花命名,希望通過公平、公正、合法、合規的工作方式為民解難、為民解憂。”田曉宏說。
作為班瑪縣矛盾糾紛調解的重要手段,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及時回應群眾需求,該工作室將調解中心38名調解員的個人信息二維碼放置在門口,采取“掃碼登記、掃碼選人、掃碼處理”的模式,以便做到時時有人管、件件有人理,有效地將群眾的矛盾糾紛化早化小。據了解,該工作室共設有10個,覆蓋班瑪縣8鄉1鎮。
和“雪蓮茶事”同一樓層的還有“瑪吉心聲”婦女兒童法律維權工作站,是班瑪縣司法局聯合縣婦聯于今年3月設立,專門為當地婦女兒童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家事調解、心理咨詢和危機干預等服務。
田曉宏表示,這是為全縣婦女兒童專門設立的一條“綠色通道”。通過各方力量的參與,實現人民調解、法律援助與維權工作的相互融合,使廣大婦女兒童享受更加專業化、規范化、精準化的維權服務。
“雪蓮茶事”“瑪吉心聲”作為班瑪縣調解工作的創新,旨在通過多渠道、全方位防范,及時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為了把平安建設這個重要民生工程抓好、抓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班瑪”“平安班瑪”,班瑪縣結合社會治理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與黨建網格“雙網合一”的原則,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基層黨建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建立起基層服務“新格局”。
各網格員結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工作,及時掌握了解各自網格內群眾的基本狀況、思想動態,幫助解決各類問題。自實行黨建“網格化”管理以來,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3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不上交”。
如果化解矛盾糾紛是平安法治建設的重要一環,那么普法宣傳則是覆蓋面更廣、更重要的另一抓手。
為了讓老百姓更好地知法、懂法、用法,同時為鄉村振興注入法治力量,2021年開始,班瑪縣一改往日“填鴨式”普法宣傳方式,推出“點單式”“定制式”“特制式”精準普法套餐,按“訂單”需求進行普法宣傳。
老百姓需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通過鄉一級、村一級下單,由司法局理單并統一安排出單,經由具體執行部門買單,進行上門、入戶宣傳,最后由老百姓評單。“以前的普法宣傳內容死板、方式老套,老百姓的接受度低。訂單式普法拓寬了普法渠道,為我們積極宣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政策舉措以及群眾關心的法律法規提供了好方法,取得了好效果。”田曉宏說。
通過不斷改進、創新法治工作的方法手段,班瑪縣牧民群眾通過法律渠道解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社會矛盾糾紛明顯降低,政法機關執法公信力顯著提升,班瑪縣社會治理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