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9日,記者從青海省商務廳獲悉,自我省41個縣被列入“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序列以來,省商務廳將此項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不斷健全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帶動農牧民增收,提升農牧民消費品質。
省商務廳聚焦鄉鎮服務站點,搭建“農戶+電商站點+客戶”電商配送新路徑,擴大網銷渠道,幫助農牧民增收。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41個縣級電商綜合服務中心、3028個鄉(鎮)村級電商服務站點。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充分發揮鄉鎮電商服務站點功能,2021年至今,通過五十鎮、松多藏族鄉、丹麻鎮等鄉鎮電商服務站點,幫助當地農戶種植、采摘的金腰草、石花、柴胡、冬葵、羌活、烏梅、當歸、貝母等20多種中藥材13噸,遠銷安徽亳州中藥材市場,總銷售額600余萬元,帶動2000余戶群眾,戶均增收2000多元。稱多縣積極發揮電商作用,推動全域草場獲得綠色有機認證,帶動農牧民牦牛產業增收3000余萬元。
聚焦區域電商稟賦資源優勢,摸底企業及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現有規模、產業結構、品牌建設、農產品種類產量等基本數據,選優培育孵化,引導、鼓勵村集體經濟企業及合作社(家庭農牧場)開展產品認證,拓寬銷售渠道,建立互惠互利長效合作機制,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以來,形成了如共和縣“加工企業+基地+農戶+電商模式”、樂都區瞿壇鎮“黨建+電商”、稱多縣“農貿市場+電商”等多種模式,助力鄉村集體經濟發展。
截至目前,培訓合作社社員、返鄉創業青年、留守婦女等群體9萬余人次,直接帶動縣域就業3000多人,間接帶動生產、電商、物流快遞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吸納就業2萬余人,在滿足城鄉居民便利化消費所需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 省商務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