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農忙著將蔬菜運往市場。攝影:祁曉軍
(相關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這兩天,湟源縣小高嶺村的小麥陸續成熟,迎來收獲季。不同作物接茬豐收,多彩的梯田,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9月10日,西寧市湟源縣小麥喜獲豐收的畫面登上央視。
春華秋實,春耕秋收,農民最喜是豐收。金秋時節的青海,處處可見收獲的場景和農民朋友豐收的喜悅。青稞熟了,滿眼金黃;麥浪翻滾,長勢喜人;瓜果飄香,碩果累累……一幅幅色彩斑斕的豐收圖景定格在地頭田間。
規模化種植的青稞地。攝影:李玉峰
化隆10萬畝青稞豐收
9月起,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10萬畝青稞陸續進入收獲期,在二塘鄉香里胡拉村的萬畝青稞種植基地里,一臺臺收割機穿梭在田間地頭,奏響了豐收之歌。
青稞麥田一望無際,沉甸甸的青稞穗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與藍天白云、青山雪峰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秋收圖景。風一吹,青稞穗在清風里搖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青稞香。比青稞香更醉人的是,等待顆粒歸倉的人們臉上洋溢的喜悅之情。
今年,化隆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省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和全省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緊盯糧食安全責任目標,聚力推動穩產保供、產業增效等重點工作,結合鄉村振興“八大行動”、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建設,全力打造小麥、青稞、馬鈴薯、油菜、果蔬“五個十萬畝”種植基地,進一步優化種植業產業結構。全年完成各類農作物播種57.95萬畝,打造油菜、馬鈴薯、小麥、青稞等種植示范點43個。
青稞種植方面,化隆縣在扎巴、昂思多、二塘、巴燕等14個鄉鎮推廣種植青稞10萬畝,青稞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18%,推廣昆侖14號、昆侖15號、肚里黃、柴青1號等品種,青稞年均畝產量200公斤至250公斤,年總產量2250萬公斤,年產值達8100萬元。在進一步擴大特色青稞種植的同時,化隆縣還努力打造集中連片的青稞示范基地,共建立8個青稞示范種植基地,其中千畝以上的基地有3個,500畝以上的有2個,200畝以上的有3個,青稞種植成為化隆縣農業生產中的一大亮點。
“青稞收割要持續至9月15日,國慶節前后就該收獲馬鈴薯了。”化隆縣農業農村和科技局局長高成林介紹,依靠規模化種植和農產品銷售,僅化隆縣香拉種植專業合作社一家,年均純收入60萬元以上,支付農民工資18萬元左右,年均支付土地流轉費30余萬元,帶動周邊60余戶農戶共同致富。
高成林表示,化隆縣將以高原、生態、綠色、有機為農牧業發展定位,以縣委提出的“五個十萬畝”“六個化隆樣本”為目標,繼續優化種植業結構,轉變發展思路,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繼續狠抓青稞、豆類、冬小麥、冷水魚等特色產業發展,并充分利用中央財政銜接資金和農牧業發展切塊資金項目建設,積極培育青稞等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兩家至三家,不斷提高農畜產品附加值,為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農戶忙著采摘。攝影:郭紅霞 白恩源
蔬菜產銷兩旺效益好
時下,正值河湟谷地蔬菜豐收的季節,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樺林鄉的露天蔬菜地里,農戶們忙著采摘成熟的蔬菜,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繁忙豐收的景象。
走進樺林鄉七棵樹村,放眼望去,田間地頭成片的露天甘藍地里滿眼綠意,層層重疊的甘藍長勢喜人,務工群眾正在采摘、搬運、裝車。
收購現場,忙前跑后的大通得明種植營銷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得明介紹,今年的甘藍相比于往年,病蟲害較少,葉肉厚,長勢良好,畝產高,在充分滿足大通縣群眾需求和市場供應的同時,還向省內外市場供應了大通縣的優質蔬菜。
王得明說:“最近我們的甘藍陸續上市,這段時間銷售出去3000多噸,每天的銷量是100多噸,政府部門還為我們開辟了綠色通道,我們的蔬菜用最快的速度從田間地頭運送到了西安、銀川等全國各地的市場。”
“今年我種了5畝多蔬菜,一畝地里的蔬菜能賣3000元,每畝產量達7000斤至8000斤,總的來說今年產量和價格很喜人。”樺林鄉七棵樹村村民張海清說。
不同口味的小西紅柿掛滿枝頭,各個晶瑩剔透、飽滿多汁……湟中區的各類果蔬也陸續上市,不僅滿足了西寧市的市場,還遠銷廣東、陜西、上海等省市。
“8月起,湟中區川水、淺山地區糧油作物進入收獲期,田家寨鎮、西堡鎮、多巴鎮、攔隆口鎮等部分鄉鎮已開鐮,蔬菜作物陸續大量上市。”湟中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趙永德介紹,湟中區依托部分專業合作社人脈廣、經驗足、渠道寬的優勢,將蒜苗、上海青、生菜等蔬菜銷往省內外。目前,80%的蔬菜主要銷往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超市、社區等省內市場,20%的蔬菜銷往外省市。
河湟谷地麥浪滾滾
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收割機陸續進入田間地頭,豐收的圖景在土鄉大地徐徐展開,秋收工作由南到北有序推進。
互助縣南門峽鎮卷槽村,田間麥浪翻滾,滿目金黃,小麥長勢喜人,大型收割機開進農戶的田地,加緊作業,伴隨著收割機的轟鳴聲,一片片小麥不一會兒就顆粒歸倉了。
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既省時又省力,干勁十足的村民們穿梭在收割機與金色田野間,忙得不亦樂乎。卷槽村村委會主任祁多杰說:“今年卷槽村種了油菜2700多畝,小麥3000多畝,趁天氣晴好,大家都開始搶收,用收割機收割,一畝地十分鐘左右就能收完。”
一路走來,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南門峽鎮副鎮長朱昌德介紹:“南門峽鎮緊抓晴好天氣,及時組織聯合收割機等其他機械200余臺,在14個村開展了秋收打碾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已收獲小麥、油菜2.1萬畝。南門峽鎮將提升秋收打碾工作服務水平,在保暢通、增收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確保糧食顆粒歸倉。”
今年,互助縣播種各類農作物96.05萬畝。其中,糧食作物57.4萬畝,油料作物28.52萬畝,蔬菜7.25萬畝,其他作物2.88萬畝。秋收工作開始以來,互助縣按照“川水、腦山”作物成熟時間,組織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機戶有序開展機收作業。截至目前,出動聯合收割機425臺套,完成秋收30.28萬畝,其中糧食作物已收獲15.2萬畝,完成26%,油菜收獲11萬畝,完成39%,蔬菜收獲4.08萬畝。
關鍵詞: 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