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8日,來自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7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1075.9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4%,涉及教育、社會保障及就業、科技、文體旅游、衛生健康、城鄉社區等領域。
“今年上半年,我省民生領域投入穩步增長,緊緊圍繞廣大人民群眾所急所盼,繼續保持75%以上財政支出用于民生,牽頭推進民生實事工程落地實施,資金下達率達到83.6%,已提前完成3項實事,其他實事均取得階段性成效,進一步織牢民生兜底網。”省財政廳工作人員介紹。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每年將75%以上的財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設,深入實施民生實事工程,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長126%,年均增長9.5%,各族群眾的生活更有品質、更為舒心、更加美好。
民生實事,惠及全民。特別是今年以來,在重點保障義務教育前提下,我省不斷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完善資助辦法,擴大資助范圍。先后撥付資金24億元,加強城鄉義務教育保障力度,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對六州所有學生和西寧、海東兩市貧困家庭學生實施15年教育資助政策;構建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納入資助范圍,健全基礎教育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制度、高等教育生均財政撥款制度。每年受益學生近90萬人,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各族群眾。
同時,省財政廳精心組織、穩扎穩打,從五個方面發力,實打實、硬碰硬地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惠企利民政策,截至7月底,在納稅人自愿申請的基礎上,2022年增值稅留抵退稅任務全面完成,頂格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全面落地,全省共計退稅、減稅、免稅、緩稅172億元,為市場主體送去了“及時雨、雪中炭”,精準有效助力全省經濟大盤穩定。
我省還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目標任務,綜合采取健全體制機制、加大投入力度、強化資金監管等舉措,支持全省脫貧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7月底,累計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66.5億元,同比增長3.3%。
關鍵詞: 同比增長